(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特區政府正在四個地區推行「聯廈聯管」試驗計劃,協助「三無大廈」和舊式單幢樓宇的業主改善大廈管理。其中在油尖旺區,首批十幢參與計劃的大廈率先於昨晚舉行「聯廈聯管項目進度會議」,十廈法團的代表共同簽訂「聯合招標同意書」。隨着首批大廈進入招標階段,這創新模式有望成為香港城市更新的重要範例,推動基層社區治理邁向新台階。居民拍手叫好:「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大公報記者於過去兩個月走訪多區了解到四區試驗計劃的進展。有營運組織的負責人表示,各區大廈的衞生、治安情況各有不同,業主期望的管理服務亦有所不同,這亦是在游說參與聯廈聯管時遇到的主要問題。試驗計劃初步預計為期一年,有營運組織期望政府延長計劃的服務時間至三至五年。

民政事務總署的「聯廈聯管」試驗計劃於今年6月啟動,《大公報》昨日獨家報道,四區至今合共已有40幢舊樓的業主期望參與計劃,反應熱烈。油尖旺區「聯廈聯管」營運機構大南社會服務團昨日舉行「聯廈聯管項目進度會議」,與首批參與的十幢大廈法團代表共同簽訂「聯合招標同意書」,開啟邁向招標程序。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余健強表示,民政處已設立專責小組,嚴格監督招標過程和後續服務質素,確保計劃取得實效。
大南社會服務團表示,過去兩個月內重點針對樓齡高、管理鬆散的舊樓,在試驗區域內累積接觸超過50幢目標大廈。首批10幢大廈位於區內主要街道,包括界限街、基隆街、大南街等。
大南社會服務團主席李思敏表示,「洗樓」過程遇到不少困難,例如需反覆游說住戶支持計劃。而區內部分大廈業主之間的聯繫少,向心力不足,團隊在聯繫業主時,需投入更多人力物力。為順利推進計劃,服務團創設了居民大使網絡,培訓熟悉及居於當區的居民大使,完成對目標大廈的全面家訪,確保住戶充分理解計劃內容,「講述大廈管理問題時能更有共鳴。」
因地制宜 按需求提供服務
不同地區的需求各有不同,推行「聯廈聯管」需因地制宜。李思敏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各區有其特殊性,居民希望獲得的服務也不同,例如油尖旺區不少舊廈尤其重視清潔服務。由於有些大廈缺乏管理,清潔工未能收齊清潔費,拒絕再為大廈清垃圾。李思敏認為,若老舊大廈有妥善管理,每月便能支付穩定的清潔費,對清潔工人還是有吸引力。她稱有法團表示,未來或會因應需要而加購更多附加項目。
營運組織盼計劃延長為3至5年
九龍城區試驗計劃營運組織、社區關愛協會的副主席林博表示,已接觸的舊樓業主普遍關注治安問題,所以未來管理服務落地時,積極考慮聘請保安員,為大廈提供巡邏服務,「可能保安是住在附近,甚或保安公司在附近提供可休息的地方,這樣就能解決舊樓沒有保安工位的情況。」
荃灣區的營運組織、荃灣發展促進會項目總經理陳延灝表示,區內舊樓業主多是長者,他們在處理法律、程序等非常吃力,甚至有業主擔憂出任法團主席後可能需承受法律風險,因而拒絕成立法團。業主期望透過參與「聯廈聯管」,合共聘用管理公司,協助處理會議程序、理順法團命令,「重要是如何制定一個舊樓管理模式,現階段能夠為業主找到管理公司回應他們的訴求。」
大公報記者在走訪地區時了解到,各區營運組織都認為,試驗計劃為期一年,時間相當緊迫。各營運組織都認為,如果試驗計劃獲得成果,往後希望將計劃延長為三至五年,這樣能夠更有效地開展服務工作,也能處理更棘手問題。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