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智能公廁非觸式設計 市民遊客點讚
2025-08-02 来源:香港文匯網

(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鄭文迪 賴振雄)從糞廁到智能公廁,香港公廁百年來經歷了質的飛躍。政府近年積極研究透過創新科技來提升公廁服務,已於14所公廁設置「智能公廁系統」,可實時收集運作數據、監測環境參數等。大公報記者實地走訪白石角、尖沙咀碼頭廣場的公廁,智能化體驗獲市民及遊客認可。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可在景點等高流量地區全面推行智能公廁系統,民生區的廁所可聚焦基礎設施自動化升級。

圖:智能公廁系統架構

香港公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期,從人手清糞的地底公廁,到沖水廁所,到不斷優化的公廁配套標準,香港公廁衞生情況持續改善,近年更積極應用創新科技及設施,提升公廁環境及服務。

實時收集運作數據作出跟進

食環署現時於14所公廁設置「智能公廁系統」,收集公廁日常運作數據以改善服務質素,並實時監測公廁內的環境參數、消耗品和電器設備的使用情況,並透過物聯網連接技術通知廁所事務員或服務承辦商以作跟進。

位於科學園海濱的白石角公廁,是全港首個以單車為主題的智能公廁。

大公報記者早前實地觀察所見,該公廁設計簡潔美觀,從沖廁、洗手到用後評分,充滿智能感。使用者普遍對公廁設有飲水機、長櫈等配套表示讚賞。

現場所見,白石角公廁有多處展示資訊的設計:大門上方的顯示屏,遠遠就見到可用廁格數量;入門處是一個大屏幕,播放食環署的宣傳短片,同時顯示日期、時間、溫度、濕度、空氣質素評價等資訊;當廁格關門後,門側的燈會亮,提示有人使用。

廁所不少設施採用免觸式設計,廁所採用感應式沖廁,廁格內有免觸式垃圾箱,配以自動感應式水龍頭、梘液機等設施,通用洗手間的自動門亦是免觸式設計,使用者幾乎可以全程毋須用手觸碰設施。

尖沙咀碼頭廣場公廁亦引入智能公廁系統,記者現場所見,廁所內設有不少電子感應設施,包括電子感應沖廁、龍頭、梘液等。每個廁格門上都裝有感應燈,紅色亮起為有人,綠色為無人。

廁所外亦有電子屏幕顯示裏面的溫度及濕度數據。廁所內整體尚算乾淨,亦有清潔員在場清潔,但由於女廁內只得四個廁格,而附近人流太多,使用率十分大,廁所內亦有輕微異味。

市民吳先生說,以前未使用智能公廁系統時,在廁所外面都聞到很濃烈的臭味,但現時基本上聞不到。遊客胡小朋友說,廁所內基本上都是電子感應設施,感覺乾淨衞生了不少。

議員倡景點優先推智能公廁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向《大公報》表示,目前廁所智能化裝置仍需一定成本,從成本效益而言,機場、高鐵站、旅遊景點等面向旅客或人流量大的公廁,應優先引入智能系統,例如通過排隊顯示屏實時告知廁格使用狀態;針對殘疾人、長者及兒童的洗手間配備跌倒感應與自動通知救援功能;配備有臭氣監測或清潔監測功能,可自動強力清洗的馬桶等。智能公廁能讓人感受到這個城市的衞生、清潔、現代化和智能化。

陳凱欣說,街市、舊區等民生區域的公廁毋須追求高端智能,重點應放在基礎自動化設施升級上,如安裝自動出水龍頭、洗手與吹風機一體化裝置及有除臭功能的吹風機等。她又提議可於公廁門口設自動販賣機,售賣濕紙巾、女性衞生用品等,方便有需要的人。

七成訪客滿意智能公廁服務

食環署表示,署方於13所智能公廁設有訪客反饋系統,收集使用者對公廁服務滿意程度。在2024年,13所公廁的訪客反饋系統收集到超過21000個回應,當中七成以上使用者表示滿意公廁的服務。除了定期就智能公廁系統及其設備進行評估、監察和資料分析外,食環署亦就不同的智能設備方案進行比較,選擇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案,以便能夠應對未來需求的變化和技術的發展。食環署聯同機電署預計在另外11所涵蓋不同地區、規模及使用率的公廁陸續安裝有關系統作進一步測試。

責任編輯: 宋得書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