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裝置藝術結合天星小輪地景元素 中學生敢創300多作品
2025-05-27 来源:香港文匯網

參與中學的校長及師生和一眾嘉賓出席 「藝術,我敢創!」展覽揭幕禮。(天星小輪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 天星小輪為香港標誌性交通工具,見證維港兩岸變遷與發展。一班本地中學生發揮敢創思維與藝術才華,以獨特香港文化為題,融入中環碼頭及天星小輪的地景元素 ,展出九組共逾300多件涵蓋多種藝術形式的作品,包括雕塑、彩繪、編織及雷射切割等,主題緊扣香港文化與城市景觀,讓乘客在穿梭維港之際,可感受學生的創意,並對作品產生共鳴。

「藝術,我敢創!」裝置藝術展覽由「學校起動」計劃主辦,天星小輪提供場地贊助。天星小輪總經理周潤宏指,很高興能提供場地,讓年輕人的藝術創作與維港美景相互輝映。這些作品展現香港獨有的文化魅力,也為乘客和遊人帶來與別不同的體驗。

「學校起動」計劃基金會委員會主席吳天海說:「是次展覽把藝術帶入社區,學生高水平的創作得以在維港的標誌性的場景中綻放,創造了新舊交融的獨特藝術體驗。」

青春鳥語 藝術裝置由近250位來自「學校起動」計劃參與中學的學生集體創作。學生在藝術導師的指導下以木材染色、印模裝飾,配合線藝裝飾及平面設計等技巧,為鳥屋添上獨一無二的色彩、圖案和風格。延續周邊小鳥雕塑系列的創作理念,雛鳥及鳥屋象徵青少年對未來的期盼,站立在煙囪上的小鳥,正在計劃下一趟旅程的目的地。(天星小輪供圖)

市民可於即日至6月5日,到中環七號碼頭上層欣賞作品,甚至追蹤「熒星」輪的航班登船欣賞藝術裝置。

「藝術,我敢創!」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6月5日

時間:早上6時30分至晚上11時30分

地點:中環七號碼頭及天星小輪「熒星」輪上層(來往中環及尖沙咀;航線或因應當日船務安排而改動)

費用:中環7號碼頭費用全免,無需門票

天星小輪收費$5.0(星期一至五)及$6.5(星期六和公眾假期)

振翅 藝術家:破格空間,學校: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 準備振翅高⾶的大鳥寓意為成長中的年輕人,勉勵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勇於逆風⾶翔,同時啟發大眾抱持堅定正向心態,學會自我欣賞。總有一天,大鳥定能自由自在地⾶往心中那片美麗的烏托邦。(天星小輪供圖)
雛鳥翱翔 藝術家:破格空間,學校:中華基督教會基協中學、中華基督教會馮梁結紀念中學 以小鳥雕塑啟發年輕人追逐夢想,成功必須具備雛鳥破釜沉⾈的勇氣和決心,一往無前向目的地⾶去。作品以粗鐵線紮作及布藝鋪貼手法裝飾創作而成。一群群小鳥佇立在欄杆上,與熙來攘往的行人作伴。(天星小輪供圖)
天空之城 藝術家:羅穎思Venus(LOSZEHAHA),學校:天水圍循道衞理中學

天空上千變萬化的雲朵承載着各人無窮無盡的想像。作品以紅、藍、黃三原色構成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饒富趣味。學生將幻想中的雲上城堡及角色描繪在三面連貫的旗幟上。希望觀眾能放慢腳步,重拾童心,欣賞高掛在頭上的學生作品,回憶自己塵封在童年的天空之城。(天星小輪供圖)

自然中的城市 藝術家:羅穎思Venus(LOSZEHAHA),學校: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 插畫家Venus(LOSZEHAHA)帶領學生探索城市景觀及自然景物,並教導學生以玩味十足的三原色插畫風格將城市景物如建築物、交通工具等融入自然環境中。學生在插畫上隨意調整景物大小,畫面形成抽象反差感。每一面旗幟都盛載著年輕人心中理想城市的模樣。(天星小輪供圖)
彩色深潛 藝術家:何紫君,學校:北角協同中學、佛教大光慈航中學 作品以平面幾何設計形式創作出多姿多彩的維港海底世界。巨型玻璃彩貼斑斕奪目,色調強烈而不失和諧,如同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及獨特性,融洽共存。作品展示於中環碼頭大樓巨形拱窗上,背後的維多利亞港景色為作品提供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每一片彩貼都經過精心設計,捕捉了各種海洋生物的形象,無不展現出海洋的神秘與美麗。希望作品能夠激發觀眾對海洋的熱愛,並引發對環境生態的關注。(天星小輪供圖)
波影隨行 藝術家:馬穎汶,學校:保良局姚連生中學、獻主會聖母院書院 作品靈感啟始於天星小輪,學生巧妙地把乘船回憶與周遭環境揉合:醉人的日落、波浪的起伏、留鳥的輕舞紛紛融入設計之中,以不同材質的纖維線條一針一線地交織出維多利亞港的多樣美態與生機。創作過程中,學生不乏面對挑戰,如何呈現細節成為初學者的編織難題。這促進了小組成員間的溝通與合作,學習將初稿畫像轉化為抽象線條,鼓勵學生的想像與創造力。透過一系列的創作活動,不僅增進了學生對編織的理解,更深化了與環境的連結,將對香港及天星小輪的印象轉化為充滿集體回憶的編織藝術裝置。(天星小輪供圖)
城市漫遊 藝術家:IOIIStudio,學校:天主教鳴遠中學、威靈頓教育機構張沛松紀念中學 藝術團隊IOIIStudio帶領學生繪畫出地標、店舖、傳統節慶、小食等,之後以雷射切割技術把設計勾勒在木板上,以層疊的方法再加上手繪平塗,創作出半浮雕木製藝術品,並裝設在天星小輪內的窗框上。作品中的香港文化反映了學生對居住地的回憶和認同感,結合了傳統和創意,亦邀請觀眾一同思考和尋找城市的靈魂所在。(天星小輪供圖)
玩轉俚語 藝術家:鮑卓微,學校:循道衞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中華基督教會扶輪中學 作品以十一句香港獨有的俚語為主題,學生以簡潔鬼馬的圖像描述俚語意思,配合英文解釋和粵語拼音,希望讓外國遊客認識粵語文化。畫像風格融合了昔日香港的廣告商標元素,包括對稱的外框、鮮艷的顏色、網點或暗花的效果,嘗試重現當時的印刷技術。設計過程中,學生學習圖像和整體構圖設計,在有限的空間將訊息精簡有趣地呈現,並把具備本土特色的圖案融入設計中,透過藝術增加對廣東話的了解。(天星小輪供圖)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