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崔瀅)近日天氣逐漸轉涼,呼吸道病毒的活躍程度料將持續上升,尤其是流感及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正同步夾擊香港。目前流感已有抗病毒藥物可縮短病程及減低併發症風險,但RSV仍未有針對性特效藥,治療以舒緩症狀為主。今日(23日),香港中華醫學會舉辦發布會呼籲市民加強防護。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健康榮譽顧問黃至生指出,自新冠疫情後,呼吸道病毒的季節性周期出現變化,RSV與流感的流行模式與以往不同。隨着社會復常,RSV確診個案自六月上旬起持續上升,每星期紀錄超過200宗。然而,由於本港RSV監察範圍有限,實際感染數字估計遠高於官方紀錄數據。
黃至生亦指出,流感走勢同樣異常。以往本港流感季一般分為冬季和夏季兩個高峰,但疫情後夏季高峰延遲出現,持續時間亦較以往的6至18周更長。若夏季流感高峰延至臨近冬季,將與一月的冬季高峰重疊,形成「超長流感季節」,為本港醫療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香港中華醫學會會長、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陳真光指出,除了流感,長者及長期病患者也需要留意RSV。有研究指出,因感染RSV而需入院的長者,其死亡率較其他年齡層高出逾100倍。她解釋,長者免疫力功能衰退,常伴隨共病及併發症,若本身患有慢性病,感染RSV後的住院風險可高達10倍。數據顯示,超過九成RSV死亡的病例為65歲或以上人士。
幼兒同樣是RSV感染的高危人群。據統計,一歲以下嬰兒因RSV住院人數已超過甲型流感。研究顯指出,嬰兒感染RSV的住院率為流感的16倍,死亡率為10倍,平均住院時間為5天。即使康復,嬰兒出現氣喘及反覆哮喘的風險亦增加4倍,影響可持續10年以上。
香港中華醫學會理事、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主席關日華解釋,嬰幼兒氣道本來狹窄,一旦RSV引發小支氣管阻塞、黏液充塞與嚴重炎症,呼吸困難會迅速惡化,年紀越小後果越嚴重。
由於流感與RSV主要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播,保持良好個人衞生是基本防線。一旦出現呼吸道症狀,應戴上口罩並留家休息。對長者及嬰幼兒而言,接種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保護方式。
為加強對高風險人群的保護,33個本地及海外醫護團體組織早前共同發表《照顧嬰幼兒及高危人群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及其預防》呼籲。市民可根據實際情況,向家庭醫生查詢接種RSV疫苗或抗體,以增強保護。
責任編輯: 文劼
0 已點過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