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十四五”时期,我国持续加快特高压工程建设,一张覆盖东西南北的超级电网加快成型,在大幅提升能源电力跨省跨区输送能力的同时,能源安全的基础更加夯实。

一秒钟,“西电东送”输送的电量达到2.9万度,一年总送电量超过9200亿度,能满足全国超过一半的家庭用电需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要加快打造一批清洁能源基地,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开工建设19条特高压工程,占到总数近一半,五年里,跨省跨区输送的总电量超过8.8万亿度,一个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区域间高效互联的能源“大动脉”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提升“西电东送”能力 。“十四五”期间,总书记深入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考察,主持召开重要会议,部署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加大力度规划建设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力支持建设清洁能源外送通道、完善特高压主网架,推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发展。五年间,我国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超过3800亿元,特高压发展迈上快车道。

白鹤滩水电站,奔涌的浪花转为源源不断的电能。7毫秒内,就有1600万千瓦清洁电流沿特高压“空中走廊”直抵江浙。“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在能源资源富集的北部和西部地区规划建设了九大清洁能源基地,特高压输电工程成为清洁能源远距离输送重要的“电力高速路”。
五年间,一批世界上输送容量更大、输送距离更远、技术领先的特高压输电工程相继投产,河西走廊的风电、准噶尔盆地的太阳能、金沙江的水电,通过一条条“电力高速路”送往用电需求巨大的中东部地区,助力重塑中国能源版图。2024年我国跨区特高压直流输送清洁能源电量已达约4200亿千瓦时,比“十三五”末增长70%,占比接近60%。
一个个超级工程的背后是国产化率100%的硬核科技。海拔4750米的雪域高原,“八腿式”门型铁塔能扛住60毫米厚的覆冰,让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工程得以跨越多座环境恶劣的雪山;金沙江畔,柔性直流工程如同给电网装上“智能方向盘”,让波动性极强的水电可以平稳穿越2000公里。如今,中国企业主导制定了全球超过8成的特高压技术规范,特高压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跨越。

这不仅是物理距离的跨越,更是能源资源配置能力的革命性提升。如今,44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串珠成网。五年间,这张网以平均每天9.8公里的速度生长,总长度已突破5万公里,可以绕赤道一圈。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输变电工程,保障了每年8000万千瓦新增用电需求,大大提升了对风、光、水、电等清洁能源的跨区调配能力,在全球率先解决了超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大电网这一世界级难题,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优化能源骨干通道布局,加力建设新型能源基础设施。中国正加速构建起“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新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不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