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蔣夢宇)2025香港國際ESG論壇暨年度榜單評選頒獎典禮圓桌討論環節,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ESG中心創始主任施涵表示,資本市場對企業「漂綠」行為的疑慮正影響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投資的推進,並就這一話題邀請業界人士進行探討。
與會嘉賓香港上市公司商會常務委員會副主席魏偉峰表示,董事會作為上市公司的第一責任人,是避免「漂綠」行為的重要防線,確保相關報告的準確度及透明度。施涵補充稱,明確企業在ESG方面的最終責任人至關重要,只有在責任落實後,才能真正提升相關報告的權威性與可信度。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主管張鯤表示,資本市場不能流於形式主義,「股權及債券投資人會用腳投票」以證明企業行為對錯。他指出,所有參與者,包括中介機構、發行人及評級機構,皆應秉持自律心態。在公司治理層面,可透過公司章程或股東大會決議觀察,企業是否已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決策架構;同時,財務數據亦能提供定量依據,以判斷企業行動的真實性。
另一嘉賓京東集團ESG總監李怡指出,建立市場信任的關鍵在於實際行動。她表示,許多企業都面臨相同的問題,即業務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如何減少環境污染,而技術是有效途徑。以京東業務為例,她分享稱,隨着快遞訂單量持續上升,企業正從兩方面推進減少廢棄物,一是包裝的輕量化與減量化,二是推動包裝的循環再用。她續稱,業界協作亦不可或缺,例如京東與上游製造商共同研發包裝方案,確保商品在出庫時已符合運輸條件,毋須二次包裝,從源頭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相關閱讀:
黃淑嫻:香港預期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已取得進展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