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邱梓茵) 「我愛我的祖國・抗戰勝利篇」金紫荊盃香港校際作文暨普通話朗誦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於今日(5日)在故宮演講廳順利舉行,全港近百所中學參與角逐,最終10所學校進入總決賽,保良局何蔭棠中學與拔萃女書院斬獲特等獎。
此次比賽由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辦,莊世平基金會、陳偉南基金會、藝術香港聯合主辦,並獲特區政府教育局支持。本屆大賽吸引全港近百所中學師生參與。參賽學生需圍繞主題創作原創作文,並以普通話朗誦形式演繹。經多輪篩選,協恩中學、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保良局何蔭棠中學、拔萃女書院、沙田蘇浙公學、蘇浙公學、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風采中學、聖保羅男女中學10所學校脫穎而出,站上總決賽舞台。
總決賽現場,參賽學生憑藉飽滿的情感、流暢的表達與深刻的立意,展現出香港青少年對抗戰歷史的思考與愛國情懷。最終,保良局何蔭棠中學與拔萃女書院共同榮獲特等獎;其餘8所參賽學校則獲得一等獎。大賽特別設立「特別潮獎」,旨在表彰內容聚焦「致敬潮籍先烈抗戰貢獻」的優秀作品,該獎項由拔萃女書院學生王雨桐奪得。
記者採訪了兩位特等獎得主——保良局何蔭棠中學的袁楷智與拔萃女書院的王雨桐。談及獲獎感受,袁楷智表示:「很榮幸能拿到這個榮譽,這段時間自己花了很多時間練習,學校也用心栽培我們,這個獎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王雨桐則更看重參賽過程中的收穫:「在現場聽到同學們風格各異的朗誦,真的是百花齊放。我們不僅是競爭者,更是互相學習的夥伴。」
兩位學生均表示,透過今次比賽,自己對抗戰歷史的理解更為深刻。袁楷智提到:「收到比賽通知後,我透過網絡等各種渠道查閱歷史資料,慢慢了解這段歲月的意義。也希望香港其他同學能在課餘時間多了解祖國的歷史與資訊,加深對祖國的認識。」
身兼「特別潮獎」得主的拔萃女書院學生王雨桐,在分享參賽作文構思時談道,今次比賽中,不少同學都聚焦楊靖宇先生等前線烈士的事跡,講述他們浴血沙場的壯志;但她在構思時特別留意到另一群「無名英雄」:像莊世平先生這樣在抗戰後方默默奉獻的潮籍先賢。
她表示,透過這次參賽準備更堅信:「無論是衝鋒陷陣、直面槍林彈雨的前線英雄,還是在後方盡己所能、默默築牢支援防線的人,他們都為祖國的和平、為抗戰的最終勝利傾注了全部心血。這些不同的力量、不同的堅守,每一份都值得被看見。」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陳振彬在頒獎典禮致辭時指出,80年前,無數中華兒女以鮮血築起抵禦外侮的長城,其中以莊世平先生為代表的潮籍先賢,更是積極投身救國洪流,用行動書寫了抗戰史冊的光輝一頁。「香港潮屬社團總會長期以『團結潮人、扎根香港、凝聚力量、攜手並進』為宗旨,此次聯合多方主辦大賽,正是希望延續先輩精神,讓青少年在創作與朗誦中銘記歷史。」他特別鼓勵參賽學生:「希望你們以普通話為橋樑,打通與祖國內地的文化溝通之路,主動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讓愛國愛港的情懷在新一代中紮根生長。」
莊世平基金會、陳偉南基金會陳幼南主席致辭表示,陳偉南先生一生秉持愛國愛港愛鄉初心,與莊世平先生等潮籍先賢一樣,無論是抗戰時期支援前線,還是後續推動國家與香港發展,始終以行動踐行家國情懷。他鼓勵學生以先賢為榜樣,既要紮實學習知識,更要厚植民族自信,用國家通用語言搭建交流橋樑,成為推動香港與祖國共同發展的新生力量。
教育局局長代表、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發展)林思嫺致辭表示,比賽任務不僅幫助同學提升中文寫作與普通話表達能力,更讓青年一代透過參與銘記歷史,進一步增強國民身份認同與愛國情懷。
相關閱讀:
「我愛我的祖國‧抗戰勝利篇」金紫荊盃香港校際作文暨普通話朗誦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舉行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