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乌干达开展农业合作——助力“高原水乡”农业提质升级(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人民日报2025-09-24

编者按: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要务,也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4年来,全球发展倡议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成绩单”可圈可点,让发展优先的共识持续凝聚,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领域的生动实践。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全球发展倡议的落实成果,讲述各方携手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的故事。

位于非洲东部的乌干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素有“高原水乡”之称,农业现代化的变革正在这里发生。

近年来,在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框架下,中国农业专家组持续助力乌干达农业提质升级——水稻单产增长数倍,小米新品种实现推广,稻田里养鱼增收致富,农业产业园多种经营……合作成果实实在在,成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

杂交水稻——

“现在我家稻田产量比过去高出了不少”

位于乌干达中部的布塔莱贾是传统稻米产区。当地稻农罗伯特·萨古拉行走在田间,步履矫健。他家种植中国杂交水稻,稻田明显比别家的传统稻田规整,禾苗也更茁壮。萨古拉露出自信的微笑:“我家世代种田,但产量一直不高。感谢中国专家手把手教会了我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现在我家稻田产量比过去高出了不少。”

在乌干达工作了多年的中国水稻专家罗中平告诉记者:“我们把水稻种植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当地农民——如何科学地翻耕、施肥,同时配合适当的株距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物的生长潜力,以及如何更精准地把握收割时机。”

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旨在通过技术援助提升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在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农村部在乌干达连续实施3期南南合作项目,派出近6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活动。经过多年的优良品种引进及示范种植,乌干达杂交水稻单产达到当地常规水稻的2至3倍。

截至目前,项目共实现约9万亩稻田的高产,涉及近800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约800万乌干达先令(1人民币约合492乌干达先令)。当地有媒体称,杂交水稻不仅可以帮助乌干达摆脱饥饿,还能帮助国家实现稻米出口。

乌干达人喜欢将小米面与木薯粉混合制成面包,或加水熬煮制成粥。中国农业专家向乌干达引进了优质品种——狐尾小米,这种颜色金红、花序膨大似狐狸尾巴的小米不仅抗旱、抗病,还比当地普通小米产量高出4至5倍。目前,狐尾小米示范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涉及近15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250万乌干达先令。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乌干达代表安东尼奥·奎里多表示,中国不仅带来了种子、化肥,更共享知识,为乌干达实现粮食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

稻鱼共生——

“在中国专家指导下实现了稻鱼双丰收”

看似寻常的稻田里,稍经撒食引诱,一尾尾成人手掌大小的鱼儿便出没其间。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西南60公里的卡詹西地区,丘陵青翠、河塘遍布,一处黄墙碧瓦的小院引人注目。这里是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心专门设立了稻渔种养试验及示范点。

“稻鱼共生是较成熟的复合农业技术——稻田可为鱼提供保护和有机食物,鱼翻动泥土,能为水稻提供养分和氧气。”中国农业专家组组长张小强说,“这种模式不用农药,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很受当地农户欢迎。”

近年来,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进行了4轮稻田养鱼示范,面积共计5000平方米;在10个区建立稻田养鱼示范点50个,累计发放鱼苗超40万尾。专家组还向农户提供鱼饲料及鱼饲料生产设备、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编制详细的水产养殖培训手册,涵盖从鱼类生物学特征到成鱼销售等多个方面。

当地农户安娜斯塔曾在稻田旁的池塘里养殖鲇鱼和罗非鱼,却遭遇一连串难题。“一开始我不知道该如何养鱼,鱼群规模也不断缩小。”安娜斯塔说,中国水产专家陈太华便教她用蜗牛和碎卷心菜叶等天然饲料喂鱼,“此后,我开始了稻渔综合种养,在中国专家指导下实现了稻鱼双丰收。”

在乌干达中部卢韦罗区,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自2016年开园以来,陆续开展水稻、玉米、高粱等高产经济作物示范项目。园区还建立肉鸡和肉牛养殖示范中心、启动乌干达山羊品种改良计划;园区建成有15万只蛋鸡的养殖场和可日加工100吨大米的加工厂,同时还开发了多种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如牛肉干、醪糟、小米锅巴等,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和价值链开发。

联合国粮农组织非洲区域代表加布里埃尔表示:“中国专家在提供技术的同时,示范实际操作,让农民真正学得会、用得上,实现增产增收。”

技术培训——

“中国农业技术在当地的普及和推广对非洲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据评估,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在乌干达原计划惠及9600人,当地实际直接和间接受益的农民已达7万人。项目共计培训农民1.4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上万份,提升了当地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应用相关技术的能力。

40岁的查理斯·斯瓦马告诉记者,是中国专家带领他走上农业致富路,“中国专家教会我种植狐尾小米,第一次收获时我高兴极了。”如今,斯瓦马是狐尾小米的种植示范员,还在项目中学会了科学养牛。接下来他打算扩建农场,再买辆卡车,做农产品运输贸易。

目前,中乌农业领域合作正在进一步拓展。两国已签署干辣椒、野生水产品输华协议;中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组织达成科技交流合作协议,设立中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非洲(乌干达)工作站,深化农业科技交流,对接乌干达农业产业化发展计划需求。

乌干达农牧渔业部部长弗兰克·托姆韦巴泽表示,乌干达正通过实施“第四个国家发展计划”,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农村转型和农民增收的驱动力。乌干达非常重视与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也期待与中方进一步深化合作。

“乌干达与中国的农业合作不仅是联合国南南合作项目的成功典范,也将带动区域国家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乌干达发展观察中心执行主任阿拉维·塞曼达说,“中国农业技术在当地的普及和推广对非洲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非中农业合作前景广阔。”

我国自研17.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正式交付

2025-09-24

全长1796米 渝万高铁五步河双线特大桥合龙

2025-09-24

天山南北 曼舞欢歌

2025-09-24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库尔班江·巴拉提:用创新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09-24

登陆了!台风“桦加沙”登陆广东阳江海陵岛沿海 十余省份台风雨强劲

2025-09-24

巨变70年丨天山南北“丰”景如画

2025-09-24

樺加沙襲港│記者直擊將軍澳南海濱長廊餐廳嚴重災情

2025-09-24

樺加沙襲港︱政府接獲700宗塌樹報告 82名市民在風暴期間受傷

2025-09-24

樺加沙襲港|颱風逐漸遠離 奧海城商場部分商舖恢復營業

2025-09-24

(有片) 樺加沙襲港 │ 一片盡覽 將軍澳驚濤擊岸

2025-09-24

樺加沙襲港│土力工程處暫接獲3宗山泥傾瀉 兩宗涉塌樹致斜坡和擋土牆損毀

2025-09-24

“机械巨兽”“AI学者”……AI赋能激发文旅新活力 数字化转型与降本增效动力十足

2025-09-24

菌菇飘香庆丰收 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卢氏会场启幕,展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9-24

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在京召开,中外专家共议植物营养素与健康未来

2025-09-24

2025北京文化论坛 |“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举办

2025-09-24

2025北京文化论坛 | 电影《卓别林:流浪之心》追溯卓别林艺术生涯

2025-09-24

2025北京文化论坛 |“交流互鉴:尊重文明多样性”平行论坛举办

2025-09-24

广东东莞市通告分批解除“五停”

2025-09-24

樺加沙襲港|清理塌樹、疏通積水!保安局出動協助救援

2025-09-24

(有片) 樺加沙襲港 │ 廣東網友分享家中玻璃上的港幣 網友笑稱:錢真是大風刮來的

2025-09-24

樺加沙襲港│(有片)將軍澳餐廳玻璃門遭沖破 大水瞬間淹沒內部

2025-09-24

(有片) 樺加沙襲港 │ 延時拍攝 感受樺加沙威力!

2025-09-24

樺加沙襲港︱「幻彩詠香江」取消

2025-09-24

韩国总统:要终结朝鲜半岛敌对与对抗时代

2025-09-24

巴基斯坦参议院主席:全球治理倡议描绘人类实现共同进步与世界和谐的美好愿景

2025-09-24

中国与乌干达开展农业合作——助力“高原水乡”农业提质升级(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2025-09-24

巴西财长:美国加征关税只会自食其果

2025-09-24

樺加沙襲港│(有片)巨浪湧上將軍澳海濱長廊 破壞力如同「山竹」翻版

2025-09-24

扎波罗热核电站切断最后一条外部供电线路

2025-09-24

樺加沙襲港│風暴漸遠離 運輸署密切檢察道路做好復常準備

2025-09-24

樺加沙襲港|高度戒備!西貢等地區可能出現嚴重水浸

2025-09-24

樺加沙襲港│天文台:西貢每小時雨量或已超100毫米 新界北及大埔或超70毫米

2025-09-24

(有片) 樺加沙襲港 │ 馬鞍山道路受阻多樹倒塌 現場一片狼藉

2025-09-24

樺加沙襲港|九巴路線B1及B9頭班車將於下午4時20分開出

2025-09-24

樺加沙襲港|中心風力高但威力較「山竹」弱? 天文台:最大風力的區域與香港擦身而過

2025-09-24

樺加沙襲港│(多圖) 香港警察緊守崗位 站在風雨最前線守護市民安全

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