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深研6G技術 傳輸速度最高可望升百倍 為未來智能社會發展奠基

香港文匯網2025-08-27
●左起:陳志豪、黃衡。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第六代流動通訊技術(6G)於今年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被視為國家焦點培育的未來產業之一。過去十年間,流動通訊技術應用已從第四代(4G)演進至第五代(5G),為社會、產業及日常生活帶來重大變化,但科學家未有滿足現狀,持續爭取突破。其中,香港城市大學太赫茲及毫米波全國重點實驗室,正開展6G研究,以太赫茲頻段(0.1-10THz)電磁波技術突破現有瓶頸,其網絡容量、傳輸速度及室內定位精準度均遠超5G,做到「通感一體化」。若以傳輸速度為例,最高可望達到每秒1Tb,較5G每秒10G提升100倍,為未來智能社會發展奠定關鍵基礎。

●城大太赫茲及毫米波全國重點實驗室中的獨特設施,研究適用於6G的電磁波相關技術。 實驗室網站圖片

全球科技界當前正瞄準6G發展,根據國際通訊標準組織3GPP(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時間表,6G技術標準化研究會於2025年正式啟動;預計2029年將敲定首套6G技術標準,商用服務則可望於2030年正式推出。事實上,國家近年於通訊技術開發與產業鏈布局已有着國際領先優勢;而香港作為區內的電訊樞紐,亦針對6G積極發揮影響力,今年5月舉辦了匯聚國際專家的6G全球高峰會,為峰會首次移師亞太地區舉行。

至於科研實驗室的技術開發,更是為未來產業鋪路的關鍵。2008年成立的港城大太赫茲及毫米波全國重點實驗室,是現時香港唯一聚焦流動通訊的國家級實驗室,主任陳志豪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指,未來的6G將採用太赫茲頻段進行更高速的數據傳輸,而「通感一體化」是當中的核心概念,是將通訊與感知系統結合,除了降低成本,還能按照不同地區的需求,更有效地控制和分配通訊資源。

消防員救火 感知系統能測煙霧障礙物

他舉例說,消防員在火場救援,可藉通訊系統保持聯絡,感知系統能實時偵測煙霧中的障礙物或高速旋轉的風扇等危險源,「假如微型雷達能在短距離內發送信息,即時反饋環境數據,即可幫助消防員掌握現場情況,大幅提升救援安全性。」他認為此技術理念將延續至7G、8G甚至更遠的未來。

AI服務模式將從被動響應轉為主動推送

流動通訊從2G的文字傳輸到5G的物聯網應用,催生了直播、外賣和網購等多個新業態。陳志豪更預言,6G將催生全息影像或裸眼3D影像等新型應用場景,「AI服務模式也將從被動響應轉為主動推送」,這一變革需依賴太赫茲頻段的高頻傳輸與高速計算能力。

未來智慧城市發展中,「通感一體化」理念在機械人、無人機及智能駕駛等應用更是必不可少。他解釋指,未來世界不同場景中會有更多服務機械人出現,在提供服務時需依賴自動化感知作層級監控,例如24小時AI主播、網購平台自主接單、機械人自主規劃行動路線等。

不過,由於大氣的損耗問題,當傳輸頻率愈高,傳輸距離往往會變短,陳志豪說:「目前太赫茲傳輸只能做到短距離,因此有意見質疑『無用』,但克服這些技術挑戰,正是我們研究的動力。」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應用場景不必要求長距離無線傳送,預計6G或可望率先應用於大型展覽或博覽會,實現超高質量的全息影像場內直播。

太赫茲天線的設計和應用是實驗室研發焦點,他介紹指,團隊去年首創的超表面天線(metasurface antenna),提出並驗證了「合成移動包絡」的創新概念。那能使天線同時產生不同的任意諧波頻率,並通過軟件調控相關電磁波的特性,增強天線的靈活性及調控能力,並循不同方位向多個用家發送多重信號,大幅提升頻道容量,提升了無線通訊系統的效率和性能,這技術有望應用於新一代大容量及高度保安的資訊系統,進行實時成像及無線電能傳輸。

不過陳志豪坦言,流動通訊技術轉化需要完整的產業鏈配合,目前香港5G應用仍未完全成熟,市場需求較低的情況下如要進一步發展至6G,相關的硬件製造和營運等,在產業轉化上難以達到成本效益。

他強調,科研工作者必須保持技術的前瞻性,持續推動創新,每一種新技術的出現,都能為社會發展多打開一扇門,而且在研發過程中能培養人才,亦能帶來新的創新力量,這種收穫不能單以金錢來衡量。

6G具體特點

高效連接 可望支持每平方公里同時接入高達1億個裝置,比5G提升百倍

超低時延 延遲時間將低至0.1毫秒,為虛擬實境和增強實境技術(VR/AR)等應用提供更佳支援

可靠覆蓋 目標是實現99.99999%的可靠性,無論是在沙漠或偏遠地區也能確保穩定的連接

智能網絡 將與人工智能結合,使網絡自動調節管理,形成更全面、更智能的通訊網絡

感知融合 綜合多維感知技術,促進高精度定位,支援更廣泛應用場景如物聯網(IoT)、遙距醫療系統、無人運輸等

深圳轉型成典範 啟發港再審視創科潛力

實驗室副主任黃衡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學者,在港城大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見證了香港科研從區域性探索到參與國家級、世界級合作的歷程。過去業內流傳「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黃衡指出,當時很多人認為在香港做科研沒前途,社會由服務業和金融業主導傾向搵快錢,而科研需要投入人力、時間、設備和資金,未有足夠孕育空間。不過,隨着全球經濟格局變化,更多頂尖企業以科研為核心競爭力,而深圳花了20年轉型為創新科技城市的例子,也啟發香港重新審視創科的潛力。

黃衡認為,香港擁有5所全球百強大學,創科成果更可通過大灣區內地城市實現產業化,「香港研發、內地擴張」的模式正彰顯協同效應。香港僅有超過700萬人口,而全國人口高達14億,市場規模自然推動技術迭代更快,凸顯深化兩地合作的重要性,若能做到香港主導技術創新,結合內地產業化優勢,便有望實現全球領先。

陳志豪則提到,香港尤其擅長將外國技術本土化並降低成本,如八達通雖源自澳洲技術,卻在香港發揚光大,成為全球首個城市電子支付系統,甚至推廣至德國、日本等地,體現香港在技術改良與市場化應用的獨特能力。

責任編輯: 文劼

从好房子到好生活,贵阳万科未来溪地以热势印证“未来社区”品质

2025-08-27

从“修修补补”转向“提前预防” 数字化赋予文化遗产“数字生命”筑牢全天候“防火墙”

2025-08-27

人工智能以怎样速度改变世界?未来如何?“π”“升维”“突破” | “划”关键词↓

2025-08-27

700.6万件,增长!激活“沉睡专利”护航企业创新发展 西部地区创新能力提升

2025-08-27

向“新”向“绿”,新突破!能源“大动脉”再添“多重保险” 夯实经济硬支撑

2025-08-27

文化中国行丨窑洞做教室、砖石当桌椅 重温抗大里的热血青春

2025-08-27

到2035年 山西省黄河流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91.79万亩

2025-08-2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将举办3场记者招待会、3场记者见面会

2025-08-27

公安机关公布涉灾情、险情等领域网络谣言10起典型案例

2025-08-27

商务部:将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程序 提高出口退税申报效率

2025-08-27

商务部:将于9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2025-08-27

创新消费场景,商圈好买更好逛

2025-08-27

家门口修路 脱贫户增收

2025-08-27

这组子弹头刻就的连环画,为何被军博珍藏新链

2025-08-27

数说“新”变化丨破3亿件 前7月新疆快递业务量增速领跑全国

2025-08-27

上合示范区今年已开行中欧班列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2025-08-27

国台办:正告赖清德 任何歪曲二战历史的企图都不可能得逞

2025-08-27

国台办:坚决反对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开展任何形式的军事联系

2025-08-27

从实验室到千行百业:我国“人工智能+”六大行动全景图出炉

2025-08-27

安全周全、精致细致、精彩圆满,就绪!上合峰会筹备尽显“硬核科技”与“人文温度”

2025-08-27

科技合作,共赢发展!上合组织国家多元化合作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2025-08-27

中企签约智利铁路项目

2025-08-27

35万以色列民众游行示威 敦促政府尽快结束冲突

2025-08-27

美关税新规带来不确定性 25国宣布暂停对美寄送包裹

2025-08-27

巴西最高法院宣布对前总统博索纳罗实施24小时监控

2025-08-27

委内瑞拉部署1.5万名士兵打击贩毒团伙

2025-08-27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访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

2025-08-27

中国将成功引领峰会取得丰硕成果 以“共赢”“互利”理念前行 | 驻华大使看上合

2025-08-27

加强减贫合作 共促繁荣发展

2025-08-27

上合组织是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

2025-08-27

上天→入地→下海!“大国重器”捷报频传 为经济发展再添“硬核”动力

2025-08-27

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提速 打造未来智能体经济

2025-08-27

科技赋能水上观光 激活水上旅游消费新活力

2025-08-27

暑期水上观光游消费火热:游船观光预订量猛增45% 热门线路票量翻番

2025-08-27

畅通大市场:跨省共建产业园 借“港”出海促开放

2025-08-27

“十四五”能源发展“成绩单”:我国已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能源体系

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