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北角美都大廈前日發生釀成1死6傷的劏房火警,涉及一個「一劏八」的劏房單位疑因冷氣機起火肇禍。有住客坦言大廈劏房林立,對電力負荷構成安全隱患。消息更指涉事劏房單位的電掣曾被改裝,電力可能遠超負荷而引起火警。屋宇署資料顯示,該大廈部分強制驗樓令7年以來都未遵從,法團已申請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明天(26日)會聯同工程顧問與市建局開會。有立法會議員關注劏房單位的消防危機。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重返大廈了解,發現起火樓層仍未解封,走廊及樓梯沒有窗且多處熏黑,地上有積水,燒焦氣味亦未散去,大廈兩部升降機仍暫停,居民及工作人員需拾級上落。警方重案組探員聯同政府化驗所人員搬來多個膠箱登樓搜證,消防員亦在場調查。在大廈工作20年的朱姓男保安員表示,暫未知升降機何時恢復運作,又指事件可能涉及電力裝置超負荷所致。
據悉,美都大廈樓齡超過60年,大廈內不少單位被改裝成劏房單位,而且賓館、佛堂及美容院林立。肇事層樓一梯4伙,其中3伙存在劏房,包括肇事單位內間有多達8個劏房。現場消息指,涉事劏房單位的電掣曾被改裝,有可能造成電力超負荷釀成今次奪命火警。居於起火單位樓上(15樓)的盧先生直言大廈劏房單位較多,「有最少十幾伙做咗劏房,有啲一劏六,有啲一劏八」,明言擔心出現電力負荷問題,容易釀成火災。
死裏逃生劏房戶 冒險照住等「上樓」
同樣居於火場樓上一層、火警時一家三口死裏逃生的劏房戶李太,昨日被記者問及會否考慮搬走時,她表示:「出面的劏房都係咁,有啲仲係用木板間,環境仲衰過呢度。」她無奈指,縱使所住的劏房違例都只有照住,就算下次再發生火警,擔心都沒辦法。李太續稱,現時居住的劏房不足150呎,月租5,000至6,000元,已輪候公屋達6年,坦言會「住到等到公屋為止」。
對於政府早前表示要取締劏房,她指早前好像有信件稱要作登記,但不太清楚詳情,亦未聽聞有什麼安排。
政府為取締不合格劏房,計劃明年3月接受「簡樸房」登記,並為「簡樸房」定下8大標準,包括單位面積最少有86平方呎、樓底最少2.3米、至少一扇窗戶非面向圍封天井、「黑廁」要通風、設獨立水電錶、通往「簡樸房」的室內走廊至少0.75米闊等。
議員:家電共用插座易着火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關注起火的劏房單位未合乎該規例,「其實一般的劏房走廊不可以窄過0.75米,如果它連外面的防火門都沒有,或者外邊的防火門不符合規格,更加是要超過1米的,我們見到今次未符合相關的規定。本應每一個冷氣機都有獨立插座,很多時劏房與其他的家電一起共用一個插座,便很容易導致着火。」
單位內應加裝煙霧感應器
他又稱,「簡樸房」還有3年寬限期,即是超過3年後才全面落實,認為在這段時間內,政府及大廈業主應該吸取近年多宗舊式大廈火警的經驗,考慮在單位內原有消防設施上加裝煙霧感應器,提供多一重保障。未來他會與其他社區人士,如關愛隊等,為劏房住戶安裝煙霧感應器及放置滅火筒。業主亦應主動檢查屋內電器的情況,如果發現有異樣,要及時維修及更換。
義助一家三口逃生 棚工:應有之舉好閒啫
(記者 蕭景源)北角美都大廈一劏房單位前日下午發生火警,其間居於起火單位對上一層(15樓)的另一劏房戶一家三口被濃煙圍困,幸獲兩名見義勇為的搭棚師傅及時協助,始能爬上天台死裏逃生保命。獲救的李氏一家事後衷心向兩名師傅致謝,以及感謝消防員迅速到場將他們帶落樓到安全位置。
其中一名救人的搭棚師傅「海哥」事後接受訪問時,僅輕描淡寫地說:「市民應該做啦,有難就要救人,呢啲好閒啫。」
獲救的李氏一家事後憶述,事發時一家人正看電視節目,李太突然察覺門外傳來燒焦味,開門已見濃煙密布,伸手不見五指,關門後丈夫即用濕毛巾攝門隙,又打開單位窗戶呼救。約10分鐘後,獲在大廈天台的兩名拆棚師傅發現,馬上跑到窗前協助及拉他們三口子沿棚架攀上天台逃生,其後消防員到達天台帶他們離開。
李太續稱,當時在15樓,兩母子「驚都冇辦法」,因為「逃生要緊」,「好過喺度燒死」、「好彩最後執返條命」。對此,他們一家除感謝兩名見義勇為的搭棚師傅外,亦衷心感謝消防員及時救援,形容火警發生時情況極度危險。
其中一名熱心救人的搭棚師傅「海哥」事後受訪表示,火警發生時,他與另一名工友正在大廈外牆進行拆棚工程,見有單位起火,走廊濃煙密布無法落樓,兩人遂走上天台暫避。未幾,他們聽到天台下一層的15樓有人呼救,於是與工友沿棚架爬落一層救人。被問及成功救人感受,海哥笑言:「呢啲好小事啫,呢啲有咩感想?市民應該做啦。」
相關閱讀:
(有片) 北角奪命火│倖存劏房戶:擔心都冇用 「住到等到公屋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