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旅游方式:年轻人偏好沉浸式“慢游”

中国青年报2025-05-22

青年调查旅游方式:年轻人偏好沉浸式“慢游”

超四成受访青年近一年出游超3次,历史古迹是首选项

既打卡热门景点“名场面”,也追求冷门小众“独一份”,这届年轻人在旅游上有哪些特点?日前,中国青年报社发布的《2025中国青年旅游观察报告》显示,沉浸式“慢游”(55.3%)和“自由行”(52.3%)是更受年轻人喜欢的旅游方式,另外,在旅程中打卡知名景点(50.6%)、追求小众景点(41.9%)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最近一年,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95后张希语旅游了4次。对于旅行,张希语比较看重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如果当地有特色美食,她会更喜欢去尝试。在张希语的记忆中,山东青岛的滨海风光和贵州榕江的特色村寨曾让她流连忘返,“榕江有观景、观赛、人文探险、品尝美食的一站式文旅体验,非常有意思”。

调查显示,97.5%的受访青年近一年至少旅游了一次,其中,44.3%的受访青年旅游了3次以上。

每逢寒暑假,来自山东的小学英语教师杨思淇都会去风景独特的地方转一转。在旅行中杨思淇最看重美食,去年夏天的长沙之旅,热辣的美食文化让她印象深刻。“有时我还会去某个城市看演唱会,就顺便旅游了。”

今年过年时,来自甘肃的00后大学生闫婷到福州、泉州体验了南方的春节民俗,有锣鼓、戏曲表演,还能参与祈福仪式,这让她感觉非常新鲜。“十分有文化特色,还吃到了红鲟饭、土笋冻等之前没见过的闽南小吃,街头巷尾的古厝(闽南传统民居——记者注)也充满历史感。”

如今,各地的文旅资源越来越丰富多样,哪些元素对大家更有吸引力?调查显示,历史古迹(57.2%)、自然风光(53.1%)排在前两位,获选率超过半数。46.2%的受访青年会选择网红打卡地,45.1%的受访青年会因为特色美食而去打卡,42.1%的受访青年会被非遗或民俗活动所吸引。其他还有:影视剧取景地(33.0%),演唱会/音乐节/戏剧等演出(29.8%),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场馆(21.8%),古人游历路线(17.5%),体育赛事(16.7%),书籍/文学作品(16.4%)。

选择旅行目的地时,张希语一般会根据距离远近、是否有感兴趣的文旅活动等因素来综合决定。张希语有时会让周围好友推荐旅游地,但更多时候,她会通过浏览社交媒体平台来规划旅行。“我也会关注一些旅行博主,发布的内容中会有网友分享的旅游攻略,一般挺有参考价值的。”

去年暑假,来自北京的00后大学生邓南孜和朋友去重庆游玩,在做旅行规划的过程中,她和朋友综合考虑了经费、物价、交通、当地特色等因素。平时出游时,邓南孜更喜欢随性一点的方式,她会先列出一些想去的地方,从中筛选出重点旅游的景点,每天挑一两个仔细游览,慢节奏地感受一座城市的韵味和文化。

大家通常如何选定旅游目的地?调查显示,69.4%的受访青年是受周围人推荐,62.3%的受访青年靠AI算法推荐,如使用在线旅游平台的AI推荐系统,59.7%的受访青年是通过社交媒体搜索,34.1%的受访青年是根据以往阅读的书籍杂志来选择,11.3%的受访青年是在地图上随机选择。

在旅行中,闫婷喜欢深入当地的生活,以一种“慢游”的方式感受当地风情。在泉州旅行时,她没有刻意打卡热门景点,而是跟着导航慢慢游览老城区,走进小巷里看当地人泡茶、聊天,还跟着一群老人去听南音表演,现场的琵琶和洞箫声让她能够全身心沉浸在当地的文化氛围中。“就想看看当地人平时做什么,这种烟火气比打卡点更吸引我。”

调查显示,沉浸式“慢游”(55.3%)和“自由行”(52.3%)更受年轻人青睐。另外,在旅程中打卡知名景点(50.6%)、追求小众景点(41.9%)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受访青年喜欢的游览方式还有:主题式旅游(如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31.4%)、跟团游(26.8%)、打卡式快游(24.2%)、探索式旅行(如徒步、自驾等)(19.2%)。

张希语觉得,相比于赶路打卡,挑选一些景点深度游更重要。在旅行中,她通常会在住的地方周边探索。“走进偶然发现的景点和街头小馆,这种体验比在热门景点‘人挤人’更有意思。”

受访者中,男性占41.3%,女性占58.7%。00后占13.4%,95后占36.0%,90后占36.4%,85后占14.2%。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6.2%,二线城市占40.5%,三线城市占20.2%,县城或城镇的占2.7%,农村的占0.4%。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 王志伟 实习生 张馨月 梁子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22日 06版

巴基斯坦总理:沙特可成为巴印会谈的“中立”场所

2025-05-22

多家国际航空公司恢复途经巴基斯坦领空

2025-05-22

日本民调显示石破内阁支持率跌至新低 仅20.9%

2025-05-22

国家医保局:1—4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金额177.92亿元

2025-05-22

医保钱包开通地区再扩容 22省227个地区实现跨省共济

2025-05-22

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

2025-05-22

科技“组合拳”追“丰”正当时 多措并举打赢“三夏”关键仗

2025-05-22

特色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良方” 小“莓”好串起乡村致富链

2025-05-22

朝阳北路最强四居上线,保利朝观天珺的大窗户有个小动作

2025-05-22

三生国健授权辉瑞 国产双抗60亿美元出海

2025-05-22

曾允许自然人违规挂靠和转包!凤阳鼓楼修缮疑云

2025-05-22

42载争芳吐艳,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上海揭晓

2025-05-22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 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产业澎湃动能

2025-05-22

朝鲜新建驱逐舰下水发生“重大事故” 金正恩说“不可接受”

2025-05-22

第五轮伊美核问题谈判将于5月23日在罗马举行

2025-05-22

美国正式接受卡塔尔为特朗普提供的波音747飞机

2025-05-22

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公司计划裁员约1500人

2025-05-22

“导弹焦虑症”诱发“空中楼阁幻想” 美“金穹”系统遭广泛质疑

2025-05-22

一船只在美国西雅图北部海域沉没 3人失踪

2025-05-22

美国警方与反以学生爆发冲突 逮捕至少两人

2025-05-22

特朗普白宫“伏击”南非总统

2025-05-22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决定召开八届十二中全会

2025-05-22

时隔近一年 委内瑞拉航空公司恢复巴拿马航线

2025-05-22

爱琴海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70千米

2025-05-22

两名以色列驻美使馆工作人员在华盛顿遇害

2025-05-22

韩称朝鲜发射数枚巡航导弹 朝方暂无回应

2025-05-22

俄国防部:俄防空系统摧毁101架乌无人机

2025-05-22

巴基斯坦与印度互相驱逐对方一名外交官

2025-05-22

菲律宾外交部长马纳罗向总统提交辞呈

2025-05-22

以色列使馆两名工作人员在美遭枪杀 特朗普:可怕杀戮

2025-05-22

卓永興相信新旅遊熱點能照顧旅客新喜好

2025-05-22

國際耐心資本論壇開幕

2025-05-22

港男訂foodpanda食物遭充公 外賣員疑涉黑工被捕

2025-05-22

東區康健站擴充為地區康健中心 料今年第四季投入服務

2025-05-22

葵涌迷你倉遭爆竊 倉主失遊戲卡

2025-05-22

職安局與勞工處推出「防中暑用品資助計劃」 資助中小企、機構及工會購買防暑裝備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