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据BBC报道,在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以对美强硬姿态赢得四月大选后,中加关系的未来走向引发国际社会持续关注。尽管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为两国合作创造想象空间,但历史积怨与现实政治正构筑着难以逾越的障碍。
对美关税战的双重压力
卡尼政府甫一上任即面临严峻考验:美国3月宣布对加墨未纳入《美墨加协定》的商品加征25%关税,触发加拿大对价值300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实施对等反制。这使加拿大同时陷入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关税漩涡——中国今年3月刚对加产菜籽油、豌豆等农产品加征100%报复性关税,以回应加拿大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及钢铁制品的惩罚性关税。
"我们正身处双重关税战的夹缝中。"多伦多大学政治学教授王惠玲指出,尽管加拿大对美好感度跌至历史冰点,但中国驻加大使王镝四月提出的"共同抵制美国霸凌"倡议尚未获得渥太华实质性回应。数据显示,2024年加美贸易额达9736亿加元,占加出口总额76%,而中加贸易额仅1174亿加元。
安全威胁论下的外交困局
卡尼在竞选辩论中将中国列为"最大安全威胁",这与其自由党前任特鲁多的对华政策形成延续。渥太华大学教授史国良分析,从2024年加征中国电动车关税,到今年3月四名涉毒加籍华裔公民在华被处决事件,两国结构性矛盾持续深化。
"孟晚舟事件的后遗症仍在发作。"全球台湾研究中心分析师吴至芳提及,2018年华为高管被捕引发的"两个米高"外交危机,以及2023年加议员庄文浩家人遭威胁事件,使得加拿大社会对华信任度降至冰点。加外国干预调查委员会今年确认中国涉入选举干预的报告,更让两国互信重建雪上加霜。
地缘格局中的战略抉择
尽管面临共同的对美贸易压力,卡尼政府的外交布局显露出鲜明战略转向。其上任首访选择英法两国,称加拿大是"最欧洲化的非欧洲国家",三月对英出口额更首超对华贸易。财政部前部长勒布朗转任美加关系特使,凸显处理对美事务的优先级。
"地理位置决定我们必须务实。"史国良指出,即便加美关系恶化,76%的出口依存度使加拿大难以承受脱钩代价。而中国3.8%的贸易占比,以及持续的安全顾虑,使得渥太华更倾向推动贸易多元化而非深化对华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卡尼政府正试图在安全焦虑与经济现实间寻找平衡点。在最新内阁改组中,国际贸易部长玛丽·吴被赋予"印太经贸走廊"建设职责,这被视为在不过度刺激美国前提下拓展亚洲市场的试探性举措。分析人士认为,中加关系或将在有限领域实现"危机管控式合作",但战略互疑短期内难以消解。
责任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