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
当前位置:新闻 > 酒业 > 正文
“零增长”时代降临,啤酒业背后还潜藏着多少冰与火?
2025-11-26 来源:食品评论日刊

数据是行业发展的晴雨表。2025年1-10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定格在3163.1万千升,与上年同期精准持平的“零增长”态势,并非偶然的数字巧合,而是历经数十年规模扩张、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后,啤酒行业正式迈入存量博弈阶段的鲜明信号——昔日“跑马圈地抢份额”的增量竞争逻辑已然落幕,如今“精耕细作拼价值”的存量竞争格局全面开启。

这一行业变局,在企业经营层面得到了更为具象的印证。2025年前三季度,7家A股啤酒上市企业陆续披露的业绩报告,用实打实的营收结构、利润表现,进一步夯实了行业增长逻辑的深层转变:从过去依赖产能扩张、渠道下沉的“规模驱动”,转向以产品高端化、品质升级、品牌溢价为核心的“价值驱动”。产量端的平稳运行与业绩端的逻辑切换相互交织,行业生态的重构与企业战略的调整环环相扣,共同勾勒出中国啤酒产业在新发展阶段的核心主轴线,也预示着一场围绕“价值重构”的行业新竞争已然拉开序幕。

“零增长”时代降临,啤酒业背后还潜藏着多少冰与火?

高端化成驱动引擎

近年来,啤酒行业已从规模扩张阶段进入价值增长阶段,高端化战略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2025年前三季度,青岛啤酒以293.67亿元营收和52.74亿元净利润继续领跑。其中,公司前三季度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293.5万千升,同比增长5.6%,高于整体销量增速。第三季度其高端及以上产品销量达94.3万千升,同比增长6.8%,占比提升至43.6%,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4.2%。这些都是核心驱动力来自中高端产品的强势表现。

燕京啤酒则以“U8单品突破”实现逆袭,前三季度营收134.33亿元,净利润17.70亿元,同比增幅达37.45%,直接反超重庆啤酒跃居行业第二。其核心单品U8定位8-10元/瓶中端价格带,精准捕捉消费升级需求,推动中高端产品营收占比提升至68.54%。

珠江啤酒近年来推出雪堡精酿、珠江识叹等特色高端产品,并通过聚焦高端产品研发与推广,将资源向高附加值产品倾斜,推动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9.44亿元,同比增长17.05%。

反观重庆啤酒,尽管高端业务小幅增长,但主流及经济型产品下滑压力未能有效对冲,导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成为唯一业绩倒退的企业。而重庆啤酒的困境折射出行业共性:高端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平衡“高端增量”与“主流基本盘”的关系。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中高端啤酒销售额占比已突破45%,预计2028年将超过55%。这意味着高端化竞争已进入深水区,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等正在成为核心壁垒。

竞争加剧鏖战正酣

尽管啤酒板块整体保持增长,但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行业呈现出“强者恒强”与“新玩家入局”并存的复杂局面。

一方面头部企业马太效应加剧。华润啤酒仅上半年就实现营收239.42亿元,净利润57.89亿元,同比增长23.0%,龙头地位难以撼动;其旗下喜力、老雪、红爵等普高档及以上产品销量同比增超10%,持续抢占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跨界玩家加速涌入,五粮液、习酒等均瞄准“白酒+啤酒”的跨界消费场景,利用白酒品牌的影响力实现高端布局。蜜雪冰城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斥资2.97亿元获得了鲜啤福鹿家53%的股权,准备正式切入啤酒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这种压力在部分企业三季度财报中已显现端倪:青岛啤酒第三季度营收88.76亿元,同比微降0.17%;燕京啤酒第三季度营收48.75亿元,增速降至1.55%;珠江啤酒第三季度营收、销量双降,为2018年以来首次。惠泉啤酒第三季度营收1.92亿元,同比下滑3.12%。还有部分啤酒企业销量停滞或下滑。

这些数据释放了啤酒行业整体步入深度调整期的关键信号。

近期,以“观澜驭势,焕新共生”为主题的中国啤酒T5峰会2025年共识明确指出,整个酒业消费市场长期来看是市场的宽度竞争,即企业能否在更广的消费场景、更多元的产品矩阵、更灵活的组织机制中建立护城河。

大会还强调,当前宏观政策导向、技术浪潮与绿色转型正重塑商业生态,行业内部面临消费结构代际变迁、价值体系回归、场景持续多元化等引发的深刻变革。关键在于创新协同开新局,以持续创新的勇气,推动产品、渠道、品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焕新,并以协同共生的格局,构建同心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而头部企业正通过构建“航母集群式”多元发展体系应对挑战。如青岛啤酒打造“1903复古精酿”“皮尔森”等高端产品线,燕京啤酒布局“鲜啤2025”“S12精酿”等新品,华润啤酒推进“勇闯天涯superX”“雪花脸谱”等高端化项目,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与引领能力。中小啤酒企业则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海外掘金辟增量蓝海

在国内产量见顶、增长空间收窄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啤酒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通过国际化拓展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2025年1-10月,啤酒进口量30.363万千升,同比下降7.6%,进口金额亦下降7.1%,反映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啤酒的需求有所降温。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啤酒出口量达63.806万千升,同比增长16.1%;出口金额31.5402亿元,同比增长15.7%。

其中,青岛啤酒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尤为突出,公司通过“本土化生产+品牌出海”模式,在美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建立销售网络,前三季度出口量同比增长12%,高端产品“经典1903”在欧美市场单瓶售价超10美元,品牌溢价逐步显现。

珠江啤酒则通过并购东南亚酒厂、推广“纯生”系列,加速东南亚市场渗透,前三季度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18%。

ST西发(拉萨啤酒)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3.25亿元(同比+8.57%),净利润1.45亿元(同比+503.98%),其增长部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依托西藏青稞原料的独特性,推出“青稞精酿啤酒”,在中亚、中东市场获得青睐,前三季度出口量同比增长25.3%。

出口量的强劲增长,标志着中国啤酒行业正从“依赖国内市场”转向“全球市场驱动”。

不过,尽管出口增长强劲,但中国啤酒出海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欧美市场对啤酒的“风味”“工艺”要求极高,中国啤酒的品牌故事与工艺叙事尚未建立广泛认知。目前,欧美啤酒市场被百威、喜力、嘉士伯等国际品牌垄断,中国啤酒难以进入主流商超与餐饮渠道。更为重要的是,部分国家对中国啤酒征收高额关税(如欧盟对中国啤酒关税达12%),推高成本,影响价格竞争力。

这些都在推动中国啤酒企业深度融入当地市场,才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的啤酒三季报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啤酒企业在消费理性化、竞争白热化、全球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正以高端化为矛、以整合能力为盾、以全球化为翼,探索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未来唯有持续深化产品结构升级、强化品牌力、拓展全球市场的企业,方能在新一轮竞争中突围。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