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值当代汉服复兴运动二十二载,为传承华夏衣冠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现青年风采,繁荣红旗商圈,助力冬日长春文旅火热起来,11月22日,长春市第八届“1122汉服节”汉服出行活动在红旗街商圈举行。百余名汉服青年在长春市三大文旅潮流地标——长影旧址博物馆、红旗街万达广场与这有山进行汉服出行、汉服舞蹈快闪、汉服走秀等活动,在长影电影院进行了观影和学习交流。春城汉服爱好者们以衣为媒、以文化为魂,在城市文化场景中展开一场跨越古今的沉浸式展演,以流动的华章点亮春城冬日,共绘“汉服+文旅”的冬日生动图景。

本次活动由红旗街道“红旗红”商圈党群服务中心、长春市青年汉服社团、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红旗街万达广场、这有山联合主办。
廿二载风华:从星星之火到衣冠成潮

今年恰逢当代汉服复兴二十二周年,22年在历史长河中仅是弹指一瞬,但对于当代汉服复兴而言,却是一段从无到有、从筚路蓝缕到蔚然成风的峥嵘岁月。“1122汉服节”不仅是一个日期,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承载着无数汉服同袍对华夏衣冠的挚爱、对复兴传统文化的执着。从最初少数人的情怀坚守,到如今街头巷尾可见的飘逸身影,汉服已然成为连接古今、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届长春汉服节,既是对这二十二年风雨历程的深情回顾,更是对未来传承之路的展望与期许,旨在让华夏衣冠之美更深、更广地融入现代生活,实现“穿汉服、走春城、见历史、活当代”的融合实践。在长影旧址博物馆的砖石之前,在万达广场的潮流舞台,在这有山的人文旅道,汉服不再只是服装,而是可穿、可走、可感的城市文化媒介。
文旅共舞:汉服串联城市记忆与潮流现场
本次活动以“汉服+城市地标”为主线,构建出一条贯穿历史、潮流与文旅的行走路线:活动在承载长春电影记忆的长影旧址博物馆拉开帷幕,汉服舞蹈《万疆》《盛唐夜唱》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大门前上演,衣袂翩跹之间,历史建筑与传统服饰形成时空呼应,唤醒城市文化基因。

随后,汉服队伍出行至城市潮流地标红旗街万达广场,在中庭舞台上开展了汉服文化展演,更好地展示了春城汉服爱好者的良好风采。展演中汉服青年们带来汉服舞蹈《礼仪之邦》《采薇》,更通过汉服走秀与甲胄走秀展现了华夏衣冠体系的多元面貌。以中老年汉服爱好者为主的桑榆汉服社亦献上深情舞蹈,彰显汉服文化跨越代际的感染力。
队伍最终抵达融合山景与市井的文旅综合体——这有山,上百名汉服爱好者和这有山产生了奇妙的共鸣,汉服舞蹈在入口处完美上演、汉服巡游队伍穿梭于室内“山道”与店铺之间,完成一场传统服饰与现代商业空间的诗意对话,也让游客在打卡消费的同时,沉浸式感受汉服之美。
方阵巡礼:多元阵容诠释汉服无界魅力

本次活动的巡游方阵设计别具匠心,力求展现汉服文化的广度与深度,设计呼应“全龄参与、文旅融合”理念,朝代方阵展现各时期代表性汉服形制、呈现一部流动的服饰史;甲胄方阵展现威武雄健、保家卫国的英勇气概;礼服婚服方阵则展示传统婚仪的庄重与华美,体现对人生重要时刻的礼仪传承。以长春师范大学荠荷国学社为代表的高校社团方阵展现青春传承力量;以桑榆汉服社中老年汉服爱好者为主的长者方阵步履从容,展现汉服之韵不囿于年岁;由亲子家庭组成的“汉二代天团”方阵尤为暖心,他们不仅展示了汉服文化的家庭传承,更寄托了文脉赓续的美好未来。整支队伍在城市地标中形成流动的文化风景,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拍摄、合影,实现“汉服出圈”与“地标出片”的双向互动。
以衣载道,以旅传文:汉服节的城市文化意义
汉服,不仅仅是一件件衣裳,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织造技艺、美学思想、礼仪规范与哲学智慧,如今更成为文旅融合的生动载体。汉服长春负责人姜向复说:"长春连续八年举办汉服节出行活动,正是希望让传统文化走出书本、走进城市空间,与在地文旅基因相结合,让市民和游客在逛街、游览、打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亲近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汉服爱好者的聚会,更是一次“汉服+文旅”的创新实践,汉服文化为冬日春城注入了典雅而鲜活的文化元素,成为城市公共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