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是驱动农业从传统种养向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筑牢乡村振兴战略根基的根本支撑。当前,我国农业正迈入“科技赋能”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已成为贯穿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全链条的主线。各地纷纷聚焦农业产业痛点,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生物技术、智能装备、绿色加工等前沿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
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山东始终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将农业科技创新作为突破产业瓶颈、引领产业升级的核心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这片兼具农耕底蕴与创新活力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农业科技龙头企业。近日,记者参与“农业科技企业调研活动”,实地走进山东四家龙头企业,探寻科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密码。
大豆深加工的“技术领航者”
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以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为核心,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用自主创新挺起了中国大豆蛋白产业的“脊梁”。公司年加工大豆60万吨,年产大豆分离蛋白12万吨,其大豆蛋白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科技创新是禹王生态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搭建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农业农村部大豆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研发平台,自主创新低温食用豆粕和大豆分离蛋白加工核心设备,成为全球首个实现从大豆中提取β—淀粉酶等高活性小分子蛋白并产业化生产的企业,填补了行业空白。
在产业贡献上,禹王生态不仅保障了国内大豆蛋白市场的稳定供应,更打破了国外技术对高端大豆加工装备的垄断,降低了行业生产成本,带动了上下游种植、加工、物流等产业链协同发展。“大豆产业的自主可控,关键在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公司技术总监刘军表示,“我们始终坚守‘科技兴企、产业报国’的初心,未来将继续深耕大豆精深加工领域,攻克更多关键技术,让中国大豆产业在全球市场更具竞争力。”
禹王植物肉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农业装备的“人机协作革新者”
作为我国首家专注协作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瞄准“人机协作”发展趋势,将高端机器人技术与农业生产需求深度融合,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智能基因”。
公司拥有院士领头的顶尖研发团队,攻克了机器人操作系统、一体化关节、伺服控制等核心技术,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产化高精度协作机器人。在农业领域,公司牵头承担省重大科技计划“农用机械手运动规划与智能驱动技术研发”项目,针对传统农用机械手控制精度低、路径规划慢、通用性差等痛点,突破伺服驱动、动态补偿位置感知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发高效农用采摘机械臂,推动果蔬采摘机器人和农用机械臂实用化、商业化,缩短了与国外技术的差距。
“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智能化装备的赋能。”公司经理边丽红强调,“我们坚持以技术创新回应农业生产需求,让协作机器人走进田间地头,用科技力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助力我国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采收机器人在温室大棚里采收成熟番茄。
农机高端化的“创新技术攻坚者”
作为山东重工集团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中国农机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雷沃智慧农业”)聚焦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两大战略业务,践行龙头责任担当,持续突破高端农机关键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速。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74亿元,拖拉机、小麦机、玉米机等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彰显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创新是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的发展底色。公司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发挥山东重工大集团优势资源和协同效应,依托“中国+欧洲+日本”的全球科技创新体系,确保与世界科技前沿保持同步;强化开放合作,与6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重点攻克线控底盘、大型谷物联合收获机、智能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十三五”以来,公司承担国家部委重大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49项,率先推出80—340马力动力换挡、180-340马力无级变速智能拖拉机、18公斤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等一批高端农机装备,弥补我国农机产业链短板,为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雷沃大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正在进行生产组装。
生物质利用的“绿色循环践行者”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植物秸秆综合利用深加工为核心,构建了覆盖生物质精炼、高性能树脂、健康医药等多领域的产业格局,成为农业创新型企业集团,在国际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行业占据龙头地位。公司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圣泉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一项创新性技术——“圣泉法”生物质精炼技术。该技术突破了生物质秸秆中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三素高效分离的行业难题,有效解决了秸秆利用率低、焚烧污染环境等痛点。
圣泉法工艺生产的系列新材料产品。
秸秆不是废弃物,而是放错地方的“宝藏资源”。“依托圣泉法,公司建设百万吨级植物秸秆精炼一体化项目(一期),每年可消耗秸秆50万吨,生产出生物质树脂炭、硬碳负极材料、可降解材料等系列绿色产品。”公司项目发展部总经理白建元说,“与传统工艺相比,其纸浆得率达秸秆的45%以上,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13.25万吨,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庞维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