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当前位置:新闻 > 农业 > 正文
重庆百名“头雁”西南大学“充电” 深耕特色养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2025-09-16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9月15日,重庆市2025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农业青年企业家(特色水产、牛羊生产经营方向)培训班在西南大学开班。100名从全市遴选的农业从业者怀揣“强技能、促产业”的期待,开启为期一年的系统化研修,为重庆特色养殖产业升级、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头雁动能”。

作为国家2022年启动的乡村人才培育重点项目,重庆将“头雁”培育纳入《“十四五”人才发展建设规划》,计划5年培育2000名能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截至目前,西南大学已为重庆培育近600名“头雁”,此次培训班是该校持续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又一举措。

为让“头雁”学得实、用得上,培训班采用“5个一”定制化培育模式:一个月集中训练打基础、一系列考察互访拓视野、一组导师帮扶解难题、一学期线上学习强巩固、一体化评价激励促提升。集中训练课程既有“干货”——名优水产动物生态养殖与尾水治理、牛羊放牧/舍饲关键技术等专业内容,又有“良方”——农业企业创新创业策略、农产品直播带货技巧等经营课程,还通过案例教学、沙盘演练、田间实操等方式,让学员从“听理论”转向“练本领”。

“我们南川近百家肉牛养殖户,一直被成本高、中心城区销路窄的问题困扰。”南川区肉牛养殖协会会长、铁谷坪养殖场负责人何兆平的话,道出了不少学员的心声。他坦言,这次来就是想学好肉牛养殖新技术、经营新模式,回去带领养殖户降本增效,让南川肉牛卖上好价钱。

同样带着“问题”来学习的,还有重庆市合川区益宝畅游农业生态园负责人魏昭全。从事水产行业8年的他,正尝试养殖药食同源的水生昆虫,却受限于传统技术,养殖效果不佳。“盼着在培训班学些新技术,提升产品品质,把养殖效益提上去。”魏昭全的期待,也是众多特色水产方向学员的共同心愿。

为保证培育质量,西南大学整合校内涉农学院师资,联合重庆市农技总站、市畜牧总站等单位,构建“理论+实践+孵化”全链条培育体系。“我们会针对学员生产中的痛点,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还会带他们深入养殖一线手把手指导,确保学了能用、用了见效。”西南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林仕梅介绍,项目专家团还将通过技术指导、政策推介、成果转化、产品展销对接等方式,为学员提供长期支持。

开班式上,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乡村振兴督查专员孙小丽寄语学员:“要认清‘头雁’使命,把生产中的‘真问题’带进来,把破解难题的‘好方法’带回去,还要共建‘头雁联盟’,共享资源、协同发展。”西南大学副校长白显良表示,学校将全力做好师资保障和培育管理,确保学员能成长为“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领头人。

随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肖亚成以《学习中央一号文谈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题,为学员带来“第一课”。接下来的一年,这批“头雁”将在系统学习与实践中锤炼本领,未来带着技术、理念回到田间地头,领航重庆特色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