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嚴鍇華)港鐵北環線項目下的東鐵線古洞站,主體結構將於今年第四季平頂,目標在2027年竣工,將是新鐵路項目中最早落成的車站,亦是港鐵第100個重鐵車站。港鐵項目執行主管—北環綫(第一期)羅廸高介紹,月台現正進行改裝工作,而改造工程面對三大挑戰,包括要在營運中的東鐵線行車隧道進行工程、應對極端天氣,以及在隧道範圍内進行工程。
羅廸高日前凌晨帶領傳媒參觀古洞站的月台改造工程時,表示首項挑戰是古洞站大部分工程都是在營運中的東鐵線行車隧道上進行,施工其間須時刻保持隧道結構穩定,確保東鐵線日常及安全運作。
港鐵為此應用很多先進技術,以便工程團隊迅速知悉及應對異常狀況,其一是設置全自動板下排水系統,自動調節和精確控制地下水位,妥善管理隧道結構下方的地下水壓力,另配備閉路電視實時監控系統,一旦水位出現異常會即時發出警報;其二是古洞站隧道段內設有逾200個高靈敏度監控儀器,實時監測隧道結構狀況,精確度達至微米級,並連接到實時網絡系統,提供持續的更新和自動警報。
第二項挑戰就是應對極端天氣,香港已進入雨季,最擔心的是大雨時雨水流入隧道,影響路軌及行車安全。為應對或出現水浸的情況,故有額外的防洪保護措施,包括在工地周邊設置高1.5米的防洪屏障,並有排水道防止雨水流入。此外,工地各樓層均配備抽水系統,團隊並24小時準備支援,亦會定期檢視,根據需要完善應對極端天氣的應對措施。
第三個挑戰是在隧道範圍内施工,工程團隊需有精密規劃及嚴謹施工,事前要更長時間計劃每項工序、協調及溝通安排,務求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指定工序,確保每個安裝部件安全穩固。為應對出現未能預計的情況,工程團隊與車務團隊進行充分溝通,制定不同的應變方案,若出現影響翌日列車服務情況,要將影響減至最低並盡快修復,同時透過不同渠道盡早通知乘客。
羅廸高指出,自去年9月完成大型挖掘工程後,工程團隊日間全速興建車站結構,包括建造月台、大堂及地面層及兩個出入口,夜間則把握個別晚上收車後的黃金兩小時,將一段行車隧道結構改造成月台,故時間上有很大挑戰。
月台工程則涉及四項工序,首項是要遷移緊急疏散通道。他指出,隧道旁部分位置原為緊急疏散通道,但要騰出位置改造為古洞站月台,而遷移工序須在非行車時段完成,故團隊去年12月底某個晚上出動約100名工程人員,順利將兩條行車隧道每邊約300米的緊急疏散通道遷移。
第二個步驟是安裝月台幕門門頂控制箱,工程團隊在遷移緊急疏散通道騰出的位置頂部,安裝控制月台幕門開合的門頂控制箱,須精準配合月台幕門的位置,兩邊月台相關工序已於今年5月完成。
第三個步驟是兩邊月台合共要安裝216塊玻璃幕牆,工程團隊先於往落馬洲方向的月台位置進行安裝,最初採取較謹慎方案,每晚只安裝1至2塊幕牆,累積經驗及掌握技巧後,每晚可安裝約5至6塊幕牆,現時往落馬洲方向月台的幕牆安裝工序已完成,往上水方向月台安裝幕牆工序會在本月展開。第四步驟就是安裝月台幕門,本月開始安裝往落馬洲方向的45對幕門,其後陸續安裝往上水方向的45對幕門,相關工序預計今年第四季完成。
他表示在隧道安裝月台幕門頗具挑戰性,因有關工作只能每周約二至三個晚上收車後兩小時內進行,時間有限。此外,月台幕門有一定體積,為顧及隧道安全及有限空間,工程團隊以工程車從羅湖編組站有序地將組件運至月台位置安裝。由於安裝幕門位置接近行車隧道內的高壓電纜,團隊須遵從嚴格指引,確保不會對現有鐵路設施造成影響。工程團隊至今在非行車時段共使用約250小時施工,沒有一次影響到翌日列車服務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