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0月30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闭幕。本届论坛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经济金融领域的首个重要论坛,以“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为主题。从议题设置、成果发布等多方面传递了全会经济金融战略部署。

本届论坛将民营经济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载体,设置了两场民营经济专场论坛,邀请科技、制造等领域近百位民营企业家出席。他们与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负责人对话诉求,还在6场配套的投融资活动中对接产业金融支持等需求。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是他们的天职。中国的发展也要靠实体经济发展,金融要下沉到实体经济,支持这些高成长性、高创新性的民营企业。“十四五”时期,民企数量较“十三五”时期增长超过40%。民企正以创新活力抢占发展先机,也逐渐成为全球资本眼中“值得长期布局”的优质标的,为“十五五”时期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凝聚强劲动能。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外资投中国,很大一块是投到了民营企业,看好中国民营企业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产业创新的竞争力。“十五五”规划进一步地强调科技创新,大家对投中国民营企业的信心会进一步的强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此,科技金融是本届论坛最受关注的议题。论坛开幕式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让这些科创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释放了金融加强支持科企的制度信号。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表示,讨论科技金融的时候,希望把不同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产品类型都予以比较丰富的金融资源支持。但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个增加科技信贷、科技债券的问题,更重要的我觉得是推动一些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突破 重塑升级 推动全球金融治理变革
2025年的金融街论坛年会蕴含着“创新突破、变革攻坚、重塑升级”的深层逻辑,既展现了对全球金融发展的长远思考,也体现了中国推动全球金融治理变革的责任担当。

本届论坛围绕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跨境支付多元化、金融风险防控等全球性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在中欧保险创新论坛、中阿投资合作论坛等论坛中积极推动金融标准互鉴与规则协同,还发布了《绿色金融白皮书》《金融业大模型应用指南》等文件,为全球金融治理提供中国范式。国际金融协会(IIF)亚太地区首席代表兼中国研究主管马青表示,中国金融业已通过多种方式改变了全球金融格局,全球金融机构都会关注中国的银行在做什么。

田轩表示,中国在国际金融秩序、国际金融治理上的话语权、主导权提升,能从金融街论坛这些年的主题演进中看到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本届论坛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汇聚全球3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400余位部长级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金融机构高管及专家学者参会,规模与影响力创历届之最。

法兰克福金融发展中心董事总经理胡博思表示,30多年来他常往返中国,中国的发展实在令人惊叹。此次论坛是让他深入了解中国当下鲜活发展动态的绝佳机会。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执行副总裁韦嘉珣表示,他认为中国正展现出极大的开放性,愿意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国在多个产业领域已具备全球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