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在國家神舟二十一號飛船於十月圓滿完成發射任務、再創航天新里程之際,香港馬灣公園挪亞方舟聯同非牟利機構Rainbow Foundation積極響應國家航天發展戰略,日前於馬灣航天教育基地合辦「2025星際探索・共融啟航」活動。近400位參加者同聚慶賀祖國之偉大航天成就,見證各界攜手推動航天科普與共融教育,為香港弱勢學童開啟沉浸式太空探索之旅。
活動典禮榮幸邀得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常任秘書長蔡傑銘先生JP、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新界工作部處長暨一級調研員鄭于樺先生、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屠海鳴先生、「全城更新」創辦人兼主席馬王培琪女士、滬港社團總會副會長郭曉芝女士及總幹事譚建新先生、Rainbow Foundation 發展總監吳叡芳女士,以及香港馬灣公園挪亞方舟助理總經理葉頌恩女士擔任主禮嘉賓,體現社會各界對推動航天科普教育、促進社會共融與實踐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
是次活動由180位來自13間企業的員工,以及80位來自5間大學的「可持續發展青年領袖」擔任義工,帶領120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及聽障兒童與家長,透過一系列沉浸式太空任務遊戲、專業導賞及互動工作坊,加深對國家航天發展的認識,激發對航天科技與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及愛國情懷。大會特別鳴謝贊助機構國際宇航科技創新組織、帝逸酒店、晨光文具、屈臣氏蒸餾水及冠忠巴士,慷慨送出豐富獎品予參加者,共譜香港創科教育與弱勢關懷新篇章。
國家重視港創科發展 活動點亮少年航天夢
主禮嘉賓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常任秘書長蔡傑銘先生JP在致辭中表示,香港兒童及青年在航天科技與創科教育方面發展迅速,期望活動能啟發未來新一代科學家與夢想家。他指出,近年中國航天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如「嫦娥」探月工程、「北斗」衞星系統、「天宮」空間站,以至「天問」火星探測等多項里程碑。去年香港首次有市民獲選為國家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的載荷專家,現時正接受多項訓練,未來更有機會親身到太空參與科研工作,充分突顯國家對香港科技發展和創科人才的重視及肯定。
主禮嘉賓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屠海鳴先生在致辭中表示,活動響應國家航天教育政策,為青少年創造與國家航天事業接軌的發展機會。他指出,個人夢想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而國家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為學童實現逐夢九天、飛天夢圓創造了難得的機遇。他勉勵學童勇於探索宇宙,追尋夢想,展現精彩人生。
主禮嘉賓滬港社團總會副會長兼奧恩國際幼稚園創辦人郭曉芝女士在分享中表示,兒童及青少年成長除了學術知識,更需結合品格教育與「Play-Based Learning(遊戲式學習)」,以培養主動學習及探索精神。她亦提及今次活動讓小朋友透過分工合作完成太空任務及工作坊,學會團隊合作,增強自信心,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她讚揚香港馬灣公園挪亞方舟將「品格培養」融入「探索樂趣」的學習體驗中,推動兒童及青少年的全人發展。
打造馬灣航天教育基地 跨界別實踐ESG理念
是次活動將馬灣打造為航天教育基地,結合馬灣公園內的挪亞方舟及太陽館的航天科技教育設施,營造獨一無二的全方位沉浸式學習環境。其中,太陽館星際導賞團讓參加者觀賞全東南亞其中最大型的民用真空太陽望遠鏡,深入探索宇宙奧秘,同時推動創科教育,培養青少年對航天科技的興趣。而挪亞方舟內的「星際太空人訓練營」亦以寓教於樂方式,讓參加者模擬駕駛太空飛船,漫遊宇宙。
活動也獲得星河科研社、香港科技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教育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等專業學術團隊支持,精心設計及營運航天科技互動體驗活動。學童可參與航天無人機互動體驗、太空機械人操作體驗,以及製作月球探測車和滑翔機等項目,提升STEAM知識與創意思維,培養解難能力及團隊精神。
各大企業夥伴亦以馬灣航天教育基地為平台,實踐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理念,透過捐款及義工服務,關懷弱勢學生,加深認識基層需要,推動社會共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同時響應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透過跨界別合作,推廣科學與創新科技教育,倡導和諧理念。
香港馬灣公園挪亞方舟推動關愛共融 惠澤50萬弱勢兒童及青年
馬灣公園是由新鴻基地產興建的非牟利社區發展項目,以作為集團推動ESG的樞紐之一,其中公園一期自2007年陸續開幕至今已吸引約833萬遊客,透過一系列有關生態保育、科學探索、親子與生命教育、歷奇挑戰及藝術創作等活動,向社會大眾宣揚關愛與和諧,啟迪社會不同階層,培養對持續學習的熱誠,以及建立正面價值觀。
馬灣公園多年來透過挪亞方舟及Rainbow Foundation 聯繫社會各界,策劃各類公益活動,成功與340間企業夥伴及本地2,100間慈善團體合作,舉辦了超過13,000個生命教育及公益活動,惠澤逾50萬弱勢兒童和青少年。未來,馬灣公園將繼續舉辦更多同類活動,為更多弱勢學童開啟科學探索的大門。
責任編輯: 之袁
0 已點過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