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订单量、员工数量均同比增长超50%……药明合联发展势头强劲,近日成立一家新公司。
2.15亿,药明合联内地再落一子
企查查信息显示,11月11日,江阴药明合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为2.15亿元,由无锡药明合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注册地为江苏省江阴市。

业务经营范围覆盖药品生产;药品进出口;药品委托生产;海关监管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等。
其控股股东无锡药明合联是药明合联(注册于香港)在中国内地核心运营子公司之一,主要负责偶联药物的GMP偶联生产,成品制剂及工艺开发和制剂生产。
药明合联成立于2020年12月,三年后的11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其在ADC等生物偶联药物CRDMO(为生物技术和制药企业提供从早期研发到商业化生产全流程服务)领域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二,中国第一。
此时成立新公司,这背后是高景气市场的强力驱动。
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行业报告预测,2024年-2030年全球ADC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高达31%,这直接催生了对CRDMO服务的巨大需求。
而药明合联自身的增长曲线也验证了这一点——2025年上半年,营收27.01亿元,同比增长62.2%;净利润7.46亿元,同比增长52.7%。
业务核心指标中,新签综合项目37个,创历史新高;未完成订单总额增加57.9%,达94.31亿元;新增64家客户;员工数量增加51.7%至2270人……
药明合联透露,目前公司全球客户总数已达563家,其中包括13家全球收入Top20制药巨头。在2025年1-7月金额超10亿美元的ADC对外授权交易中,药明合联客户贡献了超75%的总交易额。若按收入计,其全球市场份额已超22%,持续领跑该赛道。
强者恒强。基于在手订单与产能释放节奏,药明合联在今年8月,将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预期从35%上调至45%以上。
为进一步承接全球需求、扩大产能,此时成立新公司便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此外,药明合联在新加坡商业化生产基地也已实现机械完工,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实现GMP放行。
复苏下的“冰火两重天”:扩张产能、出售资产、补齐版图……
医药魔方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创新药交易数量达682笔,总金额达1910亿美元,均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其中,中国相关交易总金额达937亿美元,占比高达近一半。
创新药火热的交易市场也带动了药品研发外包服务市场复苏。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3年的49.2%提升至2028年的58.2%。
不过从目前情况看,CRO/CDMO公司呈现出“冰火两重天”态势。这一格局,在龙头们公布的2025年三季报或半年报中亦有体现。
凯莱英、康龙化成等率先感受到了暖意。
凯莱英2025年前三季度总营收46.30亿元,同比增长11.82%。扣非归母净利润7.28亿元,同比增长9.74%。从下半年待交付的订单分布看,凯莱英表示,第四季度交付规模将显著高于第三季度,预计全年营收将实现13%-15%增长。
康龙化成2025年前三季度总营收100.85亿元,同比增加14.38%;扣非归母净利润10.34亿元,同比增加32.04%。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13%,根据新签订单和业务趋势,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将同比增长12%-16%。
皓元医药的业绩增速更为亮眼,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增加27.18%和72.26%。发展势头强劲的背景下,皓元医药与药明合联一样,选择加码产能布局——今年3月,其重庆抗体偶联药物CDMO基地投入运营,基地占地85亩。
另一边则是业绩承压,试图通过出售资产或战略并购来扭转业绩的龙头们。
泰格医药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下降63.46%至3.26亿元。在今年7月,泰格医药选择出售了直接持有的礼新医药3.41%股权,交易对价约2.47亿元。泰格医药表示,此次出售有利于增加现金收入,补充现金流,符合战略投资规划。
同样阳光诺和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下降6.65%至8.5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下降23.89%至1.54亿元,尤其第三季度下降最为明显。为长远发展,近日阳光诺和拟以高出目前利润近8倍的价格,豪赌12亿收购江苏朗研生命100%股权,试图拼好“CRO+工业”的商业化版图。
即使是药明系也不能幸免,药明康德虽然在今年上半年交出扣非净利润55.82亿元,同比增长26.47%的答卷,但其增速明显放缓,且应收账款远高于同行。
不久前的10月下旬,上海药明康德拟以28亿元(为基准股权转让价款,最终股权转让价款将基于交易协议的相关约定进行调整)的对价,转让其所持有的上海康德弘翼和上海药明津石两家公司100%股权,把更多精力放在最具竞争力的主航道上。
行业复苏背景下,战略聚焦与风险抵御能力正成为决定CRO/CDMO企业未来走向的关键分水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