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文匯獨家丨香港公廁的「氣味及安全革命」 「方艙廁所」有科技冇異味
2025-11-14 来源:香港文匯網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公廁是不可或缺的社區基建,香港有逾810間公廁均由香港特區政府食環署管理。食環署助理署長(行動)3潘炳揚與該署高級衞生督察(潔淨基礎設施)黃孝祥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透露,為提升公廁管理,署方最新引入多項創新科技,包括消除公廁異味的空氣淨化技術、改變公廁清潔監管模式的ATP生物冷光儀,以及為公廁使用者築起一道安全防線的移動感應器等,形容香港公廁正悄悄地經歷一場「氣味及安全革命」。其中,耗資逾90萬元的生化處理污水系統智環保貨櫃箱式廁所、即俗稱的「方艙廁所」,擺脫了對傳統排污網絡的依賴,並已陸續投入使用。

當市民們踏入沒有異味、空氣清新的公廁時,或許不會想到背後的高科技系統運作。潘炳揚與黃孝祥近日先後帶香港文匯報記者到白石角公廁、馬料水海濱公廁及落馬洲(新田)公共運輸交匯處環保貨櫃箱式廁所,實地了解當中的科技。

實現水資源循環及能源自足

其中,落馬洲(新田)公共運輸交匯處使用了全港首間生化處理污水系統環保貨櫃箱式廁所(即方艙廁所)。潘炳揚指出,整個系統約耗資逾90萬元,自今年2月起使用,所採用的技術源於在2011年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發起的「廁所大挑戰」中獲得一等獎的廁所黑水處理技術。記者實地觀察發現,廁所背後有一個大型貨櫃箱,並無聞到異味。

●潘炳揚(左圖)介紹環保集裝箱廁所的核心技術在於生化處理污水系統,能夠高效處理人類排洩物,並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核心技術在於該生化處理污水系統能高效處理人類排洩物,並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他透露,每天整體耗水量及污水排放量大幅減少,亦節省了過往每兩至三天吸糞一次的開支。新公廁備有太陽能供電系統,足以應付日常的耗電量;同時設有多個感應器,可通過電腦遠程監控系統。該公廁截至本月7日每日平均使用量為670人次。潘炳揚表示,環保集裝箱廁所能快速、靈活地部署於不同地區使用,未來考慮推行至其他山野或者偏遠地區。

現時全港有15個公廁裝上智能公廁系統,白石角公廁作為全港首個主題智能公廁,提供一系列以人為本的智能設施和創新技術設計,其單車主題亦配合毗鄰的單車徑。記者現場觀察所見,公廁不僅美觀,亦無甚異味。

潘炳揚表示,智能公廁安裝了氣味感測器,可透過傳感器實時監測並分析所收集的氣體數據,「當偵測到異味濃度升至警報級別且持續逾15分鐘,系統會即時透過手機短訊通知負責人,方便安排工人到場清潔。」

旅遊景點廁所裝儀器淨化空氣

食環署於今年第一季已在白石角公廁等合共4間公廁試驗應用納米臭氧氣泡技術於沖廁水,以增強除臭及殺菌力。新技術會利用臭氧機,將空氣中的氧氣轉換成臭氧,並通過納米氣泡技術滅活99%常見細菌,「既可減少沖廁水中的細菌量,防止生物膜在座廁表面形成,亦有助減低座廁內排洩物產生的異味。」

●黃孝祥於公廁現場實際操作ATP生物冷光儀,使用專用拭子在洗手盆的表面塗抹取樣。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食環署已在公廁廣泛採用「納米空氣淨化技術」(PDC)及「氧聚解空氣處理技術」(NCCO)的儀器。黃孝祥表示,每部儀器約值4萬元(已包含5年保養期),兩種技術都可將污染物催化分解,轉化成無味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氣,從根源消除異味。食環署已在全港約130個主要位於旅遊景點及使用率較高的公廁內安裝該系統。

●拭子插入儀器後大約一分鐘,便可檢測到ATP的含量,以評估微生物污染和表面衞生。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另外,以往食環署檢查人員只能靠觀察或用手觸摸環境表面,以評估公廁清潔度。黃孝祥表示,今年4月開始於馬料水海濱公廁使用「三磷酸腺苷 (ATP) 生物冷光儀」,檢查人員使用專用拭子在洗手盆的表面塗抹取樣,收集可能存在的有機物,插入儀器後不足1分鐘即可檢測到ATP的含量,以評估微生物污染與表面衞生;傳統微生物培養方法需時至少24小時才能獲得結果。

偵測有人暈倒殘廁會響警示

系統會進行評級,當評為「不合格」時,檢查人員會即時指導清潔工人進行清潔及消毒。

公廁是相對封閉的空間,一旦發生意外往往難以及時被發現。黃孝祥指食環署與機電工程署合作,在灣仔堅拿道公廁及大埔泥涌公共運輸交匯處公廁的暢通易達廁所,測試移動傳感器。該系統針對兩類高危情況設計,當傳感器偵測到使用者跌倒在地且靜止逾2分鐘,或坐在馬桶上逾10分鐘沒有移動,會自動發出閃燈及響起警報,提示可能有人暈倒或需要協助。潘炳揚指出,至今兩公廁均未有觸發警告的情況發生,測試順利,未來計劃擴展至其他地區的公廁使用。

最佳廁務員奪金男女 皆出自馬料水海濱公廁

食環署近年多管齊下提升轄下公廁的設施、管理和衞生水平,除積極善用科技提升公廁服務外,前線廁所事務員亦擔當重要角色。

為肯定他們的貢獻,署方近月進行傑出廁所事務員評選,經評審後選出6名傑出廁所事務員加以表揚,並於昨日舉辦本年度傑出廁所事務員頒獎禮,由食環署署長吳文傑頒發獎項予得獎者。吳文傑讚揚他們辛勤工作,敬業樂業,確保公共廁所衞生整潔和設施運作良好,讓使用者感到滿意。

●服務於沙田區馬料水海濱公廁的楊姐,為金獎得主。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食環署於去年起舉行「傑出廁所事務員」選舉,旨在表揚和鼓勵前線的工作人員繼續精益求精,提高公廁清潔服務的整體水準。

本年度獲選的傑出廁所事務員共3男3女,分別奪得金銀銅獎。獲頒金獎的男女傑出廁所事務員均服務於沙田區馬料水海濱公廁。獲頒銀獎的男廁所事務員及銅獎的女廁所事務員均服務於大埔區放馬莆公廁;其餘二人分別服務於南區香港仔大道公廁及油尖區科學館道公廁。

獲金獎的女傑出廁所事務員楊姐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已出任職廁所事務員24年,工作時間由早上7時至下午4時。

喜聞工作獲認同

她透露早上8時至9時為市民使用公廁的高峰期,為保持整體潔淨,她每天甫上班就會立刻清潔。她對於自己認真的表現獲得認同,表示十分高興:「將來會繼續努力,營造更優質、更乾淨的公廁環境。」

食環署亦為公廁服務注入新思維。食環署助理署長(行動)3潘炳揚表示,過往食環署的公廁潔淨服務一般包含在街道潔淨服務合約內,由街道潔淨服務承辦商同時負責其合約範圍內的公廁潔淨服務。該署自2022年及2023年,分別於旺角及荃灣試行以專項合約方式獨立購買公廁管理服務,以吸引具備廁所清潔及管理服務專長,但欠缺足夠資金承辦整項街道清潔服務的中小型企業,讓其加入服務行列中。他指已於去年12月起續訂街道潔淨服務合約時,將該模式推展至其他分區。

他續說,廁所潔淨工作主要有地常乾、無污漬、無臭味和維修妥四大準則,食環署除了製作有關公廁日常清潔維護的短片和海報外,亦在新公廁管理服務的專項合約內加入條款,要求廁所事務員需曾接受相關的職業培訓和具備認可資格。

為提升公廁維修的效率,食環署亦開發「小型工程定單記錄系統」流動應用程式,當發現公廁設備損壞時,食環署人員可透過系統與建築署和機電署的電腦系統聯繫並提出維修要求,加快維修流程及令記錄更加準確,同時可監察維修進度及收集管理資料,作進一步分析以優化服務。潘炳揚透露,去年透過系統迅速跟進逾2.1萬宗公廁維修項目,當中有絕大部分於提出維修要求的當日或翌日完成跟進。

另外,食環署於14個智能公廁設有訪客反饋系統,去年共收集了逾2.1萬個意見,70%表示滿意。

責任編輯: 文劼 0 已點過讚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