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当前位置:新闻 > 国内 > 正文
焦点访谈|透过广交会,看中国外贸向“新”向“智”向“绿”活力
2025-11-04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11月4日)下午,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落下帷幕。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到会数量首次突破30万人,全球合作伙伴增至110个国家和地区227家工商机构。作为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广交会已成为许多参展商、采购商每半年必回一次的“家”。那么,本届广交会有哪些新变化?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又透露出中国外贸哪些新风向呢?

题材焕新、企业焕强、产品焕智是很多境外采购商对刚刚结束的第138届广交会最大的感受。这届广交会,从先进制造到绿色家居再到日常生活好物都聚拢起超高人气,到会头部采购商数量创下新高。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王志华:“广交会‘客似云来’,是全球客商用脚投票的结果,体现了全球工商界对中国产品的信赖、对中国企业的认可。”

尼罗斯是阿联酋最大零售巨头中国义乌区的常驻董事,一年两次的广交会对他来说是最忙碌的日子,因为这里是集团最重要的采买场所。

尼罗斯是有着22年参展经验的老广交。这些年,他和伙伴们在广交会上收获了不少合作多年的供应商,也把无数好物带回中东。

让境外采购商找到质优价好的产品是广交会很重要的吸引力。这几年不断丰富的品类、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品,让尼罗斯所在的集团持续增加在广交会的订单,今年也不例外。

这五年,广交会外贸商品不断提质增新,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采购商前来。一方面,他们不断加码对中国外贸商品的投资,选取中国好物销往全球;另一方面,也把国外的需求和趋势带到展会,更好地链接采购企业和参展企业。

李伟淼在广交会采购的最后一天,随着消费年轻化趋势的增长,这次来广交会,他想找一些有设计感、可以提供情绪价值的实用产品。

李伟淼是意大利规模最大连锁超市集团香港采购办事处的采购经理,负责家居用品的采购。这几年,不管海外市场有着怎样的流行趋势,李伟淼都能在广交会找到满足集团需求的产品,中国外贸企业的超强执行力也让他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去年,他所在的集团高层进行人事调整,李伟淼所在的香港办事处特别安排了行程,让新上任的管理层成员到广交会、到供应商的工厂走走看看。

“十四五”这五年,广交会到会境外采购商数量持续攀升,从133届的12.9万增加至第138届的31.1万。结构也更加优化,发达经济体普遍增长,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表现亮眼。头部采购商量质齐升,数量从102家增加到406家。

王志华:“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广交会的蓬勃生机,更生动诠释了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和全球采购商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

境外采购商数量持续攀升的背后,源于广交会与企业转型的双重驱动。展会上,不断更新的题材与展区汇聚了代表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前沿产品;展台后,中国外贸企业正通过向“新”、向“智”、向“绿”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引领,牢牢抓住全球采购商的目光与需求。

用再生纸做成的笔记本、原材料可降解的中性笔,在广交会三期,一家传统文具头部企业的绿色产品吸引很多采购商驻足。其实在这届展会,他们家的明星产品并不只是传统文具,还有企业跨界创新带来的AI产品。

一款贴在手机背后就可以实时翻译的便携式翻译机,让企业一期小小的展位里挤满了人。从“文具展”跨到“科技展”,可以说是从0到1的突破。创新的底气,来自企业找到的AI落地新场景。

本届展会上,像这样勇于跨界创新的外贸企业比比皆是。这五年,向“新”、向“智”、向“绿”已经成为中国外贸企业的鲜明趋势,它们不仅顺应技术进步的浪潮,也敏锐捕捉着全球市场的风向变化。

在持续做强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注重自主品牌的打造,逐步在国际舞台上实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蜕变。

在展会现场,记者注意到在一家户外品牌店,坐满了洽谈的采购商,参展商给客户介绍产品时,也能吸引到很多路过的人围观。一名采购商路过时被产品的设计和质量所吸引,详细了解产品后,已经开始和企业沟通报价。

这家户外家具的产品现在已经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高端市场有着不小的知名度。就在几年前,他们还只是为国外做代工的贴牌工厂,没有自己的技术,订单也十分不稳定。2017年,企业的负责人下定决心打造自己的品牌。

靠着独特的设计和过硬的质量,这个品牌率先在欧洲打开市场。通过广交会这个重要的平台,企业不断提升自己的曝光率和知名度。近几年,随着更多国家采购商的到来,企业也敲开越来越多新兴市场的大门。

“十四五”这五年,广交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从近30万件增长至近110万件,展示的新产品从第134届的70万件增长至第138届的超100万件,绿色低碳产品从40多万件增长至108万件。

王志华:“广交会上产品更新、更绿,反映出广大外贸企业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提升自身竞争力。过去五年,外贸企业普遍更加重视研发创新、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品牌建设,体现了我国外贸加快形成以质量、品牌、技术、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广交会上,参展企业与采购商密集握手成交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团体的默默支持,就是各省市的交易团。

每天早上9点左右,山东交易团的副团长王岩准时开始一天的工作。这届广交会,山东的展位数和企业参展数量都创下新高,高兴之余,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第一次来参展的企业仍然是他最惦记的,进了展厅先直奔这里。一些经验虽然在企业参展之前已经培训过,为了帮企业促成订单还要不断叮嘱。走到老广交,得知企业为客户带来的赠品意外被采购商下了很多订单,王岩也即时给出建议。

日行两万步,为企业解难纾困,提建议做提醒,这是交易团的工作日常。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交易团还把服务从展会现场延伸到展会外。

每期展会的第三天晚上,交易团都会找当期的企业代表座谈,了解情况和诉求,为明年的贸易趋势和后续的政策制定做准备。

过去5年,随着外贸形势的变化,广交会在不断改革创新,交易团的职能也在发生着改变。

山东省交易团副团长王岩:“现在全面转向服务型交易团,利用好广交会这个平台促进成交,帮助企业结交更多客户,这是我们交易团的第一要务。”

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的火热,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企业响应全球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也尽显了中国外贸的转型活力。

王志华:“如今,‘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创造’转型,许多产品由‘迎合’国际市场需求变为‘引领’市场需求。广交会的火热,正是因为其搭建了展客商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平台,让国内外的企业都能从中受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努力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为全球贸易注入更多稳定性力量。”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广交会的火热,一方面说明,中国制造向“智造”不断跃升,中国好物圈粉全球采购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全球工商界对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期盼。透过广交会,我们看到中国外贸向“新”、向“智”、向“绿”的活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我们有信心,更有底气继续推动中国外贸实现稳量提质,以自身的确定性为全球贸易注入更多稳定性。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