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嚴鍇華)「粵車南下」計劃將於11月實施,首階段限制粵車只能停泊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自動化停車場,吸引內地居民駕車來港經機場轉機,或轉乘公共交通工具到市區;次階段才容許駕車駛入市區,初期每日限100個名額。新政策除了便利兩地人員往來,更能促進香港餐飲、零售、酒店,以至汽車維修或增值服務。同時,為讓南下司機更好適應香港交通,據悉運輸署將提供小冊子和線上課程予南下司機。中國香港汽車會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建議政府進一步釐清政策細節,確保粵車司機的在港體驗,並看好「粵車南下」帶來的汽車經濟機遇,相信能讓內地車主領略香港百多年汽車文化,促進粵車車主在港消費。

中國香港汽車會永遠榮譽會長李耀培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兩地道路系統存在一定差異,除內地「左駕右行」,香港「右駕左行」是最顯著的差異外,兩地警告標誌、指示標誌的設計亦有分別,香港駕駛者北上時需習慣,反之「粵車南下」亦然。運輸署將為南下粵車司機提供小冊子和線上學習模式,李耀培表示,協會願意提供技術支援,他透露,「司機申請成功(南下名額)之後,運輸署會發一本小冊子,據了解這本書現在還在編制中,裏面會有一些資訊性信息,包括汽車會的緊急救援電話、商業拖車電話、夜間救援服務等,也會講解香港交通環境與內地有什麼不同。」


盼釐清南下客需否裝「易通行」
至於「粵車南下」的落地細節,李耀培希望特區政府在未來3個多月內進一步釐清,包括如何支付香港隧道費,是否要強制安裝「易通行」。
他指出,香港全線隧道已使用「易通行」,無需現金或停車繳費,為確保順暢融入香港交通環境,他認為,應強制要求每日可進入市區的100個粵車司機使用「易通行」系統。「他們過來要前往各區的景點,不可能不過海、不過隧道,如何畀錢呢?『易通行』是不用錢、不用管理費用,主要是和銀行戶口聯繫,對粵車車主不構成經濟負擔。如果真的要安裝,是不是也可以在廣東省設立一些『易通行』中心,提供協助?」
他並指出,「『港車北上』一般申請14天內,就會收到許可通知。『粵車南下』涉及的數量比較少,特別是進入市區每日只有100個名額,是不是進度可以更快一些,例如7天就有結果通知。」
他並建議特區政府建立完善的預約系統,方便旅客提前預訂酒店車位和熱門景點的車位,「重點是透過預約機制分散車流,如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等旅遊景點,應預留部分車位供『粵車南下』旅客使用,同時酒店業也應提供停車預約服務,讓旅客安心規劃行程」,他相信這些配套計劃不僅能緩解交通壓力,更能提升旅客體驗,讓「粵車南下」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
讚港百年汽車文化具吸引力
他看好「粵車南下」帶來的汽車經濟,李耀培說:「好多『港車北上』的車友會去內地做汽車美容、洗車,因為價格相對便宜。『粵車南下』也是一樣,香港有國際汽車文化可讓粵車車主體驗。」他解釋指,香港有百多年汽車文化,齊聚國際頂級汽車品牌,特別是一些小眾的歐洲車都有相應的修理、零配件,可以滿足汽車愛好者的不同需求。「香港的車房可能沒有內地面積大,但也有許多經驗豐富的師傅,非常識整車,汽車愛好者可以一齊交流感受。」
運輸署:擬備駕駛指南短片
運輸署昨日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會為「粵車南下」擬備宣傳資訊,包括駕駛指南短片,當中會介紹「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讓旅客獲取交通消息和各區停車位資訊,引導入境市區的車輛至不同地區或景點。
「粵車南下」的參加者與現時粵港兩地牌及香港車輛的司機一樣,均須遵守香港的法例(包括交通法例),有關執法安排會與其他車輛一致。此外,粵港正共同制訂處理違規違法的車輛,例如逾期留港或違反香港交通法例的行政措施。
總商會籲港企增推優惠吸自駕客
(記者 唐文)香港商界希望緊抓「粵車南下」帶來的新商機。香港總商會主席陳瑞娟接受香港文匯報書面訪問時表示,「粵車南下」將為香港商界帶來嶄新機遇,吸引更多高消費能力的內地自駕遊旅客,提振零售、餐飲、旅遊及服務業,她建議香港企業充分把握機遇,積極開發針對自駕旅客的配套服務及推廣優惠,以吸引更多消費,促進業務增長。
陳瑞娟表示,「粵車南下」將深化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聯繫,「允許粵車靈活進出香港,預計將吸引更多具高消費能力的自駕遊旅客,為香港的零售、餐飲、旅遊及服務等行業帶來顯著的需求增長,從而使整體經濟受益。」
她提到,粵車停泊於香港國際機場的安排,將提供便捷入境和轉乘體驗,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領先地位。
陳瑞娟並指,目前香港停車位供應緊張,市區交通擠塞,均可能對自駕旅客的體驗構成影響。如果基礎設施未能有效配合,長遠經濟效益將受限。她建議透過優化智慧交通與旅遊系統,提供實時交通資訊、停車位及景點指引,相信有助旅客更順暢地融入香港的交通環境,提升旅遊體驗。
雙向互通利創經濟效益
談及「港車北上」與「粵車南下」的雙向互通,陳瑞娟形容這是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不僅方便港人北上了解內地文化、探討商機,同時讓內地居民南下親身感受香港的國際化魅力。「雙向互通可以促進區內貿易、旅遊、商業及文化交流,為香港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創造多方面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熱點民議】食肆冀增旅客帶動生意 「夜晚多啲客」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香港文匯報記者早前走訪多名的士司機及商戶,他們普遍相信「粵車南下」可提振生意及人流。根據有關安排,機管局的轉機停車場預留1,800個泊車位予粵車,的士司機陳先生期待此舉可以促使更多粵車司機,將汽車停泊在機場後,轉搭的士入市區。

另一名的士司機陳先生本身也是從內地移居香港,自2015年開始在港駕車,他分享經驗指,雖然香港交通和內地不一樣,但粵車司機慢慢會適應,「熟悉路面反而不太重要,每個司機都會去到不熟悉的地方,只要了解基本的駕駛規則即可。」

茶餐廳負責人郭先生則相信,「粵車南下」可帶動生意。「我們餐廳在灣仔,屬於旅遊區,相信可以帶動一些旅客生意,特別是夜晚時段,有較多內地客。」
素食食肆負責人麗姐亦相信新政策可增加旅客量,「我們餐廳靠近景點,有利吸引遊客生意,希望『粵車南下』可帶來多些內地自駕客。」

粵車主:期待駕車來港觀全運會
(記者 方俊明 廣州報道、唐文 香港報道)「粵車南下」計劃帶來的改變,遠不止是出行工具的簡單切換。它像一條無形的紐帶,將悄然拉近粵港兩地的生活半徑,讓「雙城生活」變得觸手可及。「非常期待『粵車南下』,無論是探親訪友、旅遊玩樂還是商務出差,都會方便很多。」有廣東車主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期待「粵車南下」計劃落地,最好能趕上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第十五屆全運會盛宴,「香港承辦的擊劍、高爾夫球、沙灘排球等項目,都是我的心頭好,真希望『粵車南下』能及時為赴港觀賽提供新的便利。」

冀「一腳油門」到港拜訪姑姐
「到時如果可以自駕到香港,會第一時間載上家人到香港探望我姑姐,想想能『一腳油門』就能到她家樓下,這是開啟廣東居民『南下』探親和休閒的新模式。」廣東車主高先生暢想道,「周末心血來潮便一家人『說走就走』,到香港遊玩、逛街、購物都變得更加輕鬆和自在。車尾箱裝滿了給親友的手信,或是自己心儀的商品,省去了大包小包擠公共交通的麻煩。」這種「一腳油門直達」的便利性,讓高先生覺得跨境出行不再是一件需要鄭重規劃的大事,而更像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延伸。
高先生亦希望香港市區能加速布局,完善停車位、充電樁、清晰的交通導覽等配套「軟硬件」,讓自駕體驗更絲滑,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
港議員倡為「粵車」發放實時交通資訊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賴振雄、劉妍伶)多位立法會議員認為,「粵車南下」安排將為往來兩地市民帶來更多便利,建議做好實時交通資訊發放、在口岸及市區停車場增設國標充電樁等,為旅客帶來更好的體驗。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紹雄表示,「粵車南下」可帶來三重效益,首階段「粵車」可在轉機停車場停泊,司機及乘客經香港機場轉往其他地方,有助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同樣位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訪港停車場」,預計在2026年上半年啟用,有助將入境旅客帶往機場城市設施消費。第二階段讓粵車進入香港市區,可以惠及多區的零售及刺激經濟,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粵港兩地居民聯繫。
預告路面狀況 提醒司機避擠塞
陳紹雄建議政府可以發放相關資訊,例如預告某天某時段某地點,路面可能車多繁忙,提醒南下車輛盡量避免前往;此外,內地電動車使用國標充電插頭,香港則採用歐標充電制式,為滿足南下電動車充電需求,政府應在口岸及市區停車場增設國標充電樁。
口岸停車場應增設國標充電樁
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表示,「粵車南下」車主屬於高消費群體,建議香港酒店及零售業結合其南下的消費需求,通盤考慮泊車優惠、增設充電站等配套服務,並希望政府「小步快走」,在時機成熟時盡快增加「粵車南下」配額,以提振本地零售業。他並建議香港業界可借鑒內地做法,例如酒店提供「住宿換免費泊車」服務,餐廳消費贈送停車優惠等,以吸引內地人自駕來港消費。
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表示,相比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粵車南下」的優點是靈活度高,更加容易掌握時間,「高鐵很方便,但始終要等(班次),抵港後又要轉車,才可以到達目的地,『粵車南下』靈活度更高,過關後可以隨時隨地駕車到不同地方,尤其是家中有長者和小朋友的家庭客,自駕遊方便一家人周圍遊玩。」他表示,有內地高才及商界人士,已開始計劃申請來港自駕遊,有人計劃駕車到山頂、維港看景色,有人則認為駕車來港有助便利往來兩地營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