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為豐富香港人才庫和吸引更多新資金落戶香港,香港特區政府今年3月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宗數顯著上升,反映市場對新計劃信心增加。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昨日在立法會一個會議上表示,截至上月底,投資推廣署已接獲1,548宗來自全球的相關申請,預計為香港帶來超過460億港元投資額。此外,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亦已就「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首批資金配置,委任4家基金經理,首批配置資金管理規模約8.6億元,投資範圍包括低空經濟、樂齡科技、智慧生活等。
香港已成為亞洲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月前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指出香港在投資管理領域位列全球第一。特區政府近年推出了多項措施,持續提升香港作為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的競爭優勢,支持資產擁有人來港落戶及發展,並為業界帶來更多新發展動能及新商機,包括推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該計劃自今年3月優化以來,申請數字顯著上升。截至上月底,投資推廣署已接獲1,548宗來自全球的申請,其中1,188宗獲原則上批准,712宗經核實符合投資規定,673名申請人已正式獲批。
712申請獲核實 投資額共逾210億
陳浩濂昨日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已獲核實符合投資規定的712宗申請中,申請人的總投資金額逾210億港元。投資類別以證監會認可基金佔近40%、股票約30%、債券佔逾10%,其餘約20%的投資種類廣泛,包括投資相連壽險計劃、開放式基金型公司、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以及房地產及「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等。
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就「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的首批資金配置委任四家基金經理,首批配置資金的管理規模約為8.6億港元。
陳浩濂指出,自今年3月1日起優化計劃,放寬淨資產審查及計算的規定、將淨資產審查期由申請日期前兩年縮短至申請日期前6個月等優化措施後,每月申請數字錄得明顯增幅,同時也能與家族辦公室的稅務寬減制度產生協同效應,推動香港家族辦公室業務的發展。
申請人文件齊備 3周可完成審批
投資推廣署總行政主任(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辦公室)茹勝祥補充,就淨資產審查和投資規定審查的申請,如申請人文件齊備,一般約需3星期便可完成審批。
在推動家族辦公室來港落戶方面,陳浩濂指投資推廣署的家族辦公室團隊截至今年5月,已協助逾190間家族辦公室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另有約150間家族辦公室正準備或已決定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應能達成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於2022年至2025年間,協助不少於200間家族辦公室在香港設立或擴展業務的目標,「由此可見,家族辦公室與高資產淨值人士對香港前景充滿信心。」
他續說,特區政府會進一步優化基金、單一家族辦公室和附帶權益的優惠稅制,預期在今年內制訂具體方案,並於明年把立法建議提交立法會審議。如獲通過,有關措施可於2025/2026課稅年度起生效。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在會上指出,房地產投資只佔計劃申請人總數約0.17%,申請人的投資幾乎全是非住宅物業。他引述有申請人反映投資物業門檻過高,對比其他地區容許住宅投資全數計入總投資額,香港的計劃有欠吸引力,建議將物業成交價門檻由現時5,000萬元降至2,000萬元以助穩住樓市,並增強政策吸引力。
投推署:超額完成2022年施政報告績效目標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香港特區政府近年積極從境外招商引資,強化競爭力。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昨日公布,該署2023年1月至今年上半年期間,共協助1,301間海外及內地企業在港開設或拓展業務,較2022年施政報告的績效指標高出15%。該些企業在開設或擴展業務的首年,為香港帶來約1,684億港元的外來直接投資,並創造19,136個新增職位,亦分別較績效指標高出近1.2倍及25%。

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雖然美國單方面破壞過去數十年的貿易慣例,香港面對地緣政治等外圍因素挑戰,但香港最擅長的事情是轉危為機,相信只要堅決保持自由港地位,有助於吸引避險資金。投資推廣署將進一步推動香港與海內外市場聯動,致力深耕歐美北亞等傳統市場,同時積極開拓新興市場。
劉凱旋指出,該1,301間落戶香港的企業中,內地企業佔48%,是所有國家與地區中最多,其次是美國、英國、新加坡及加拿大。
她解釋,過去數年在港開設或拓展業務的內地企業增量與增速比任何國家或地區更快,因此在快速增長後的佔比相對較高。
她預期在國家鼓勵企業出海的政策下,香港繼續是企業首選的跳板,未來內地企業來港數量會持續增加。
她指出,投資推廣署的招商引資工作縱貫產業領域,匯聚政策導向,緊扣近年施政報告重點措施,「例如低空經濟、烈酒貿易,以及北部都會區發展等。我們亦協助內地企業借港出海,以及進一步推廣香港作為區域貿易與高端物流樞紐的優勢,繼續肩負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發揮『雙向跳板』、內聯外通的樞紐角色。」
上半年助380內外企在港開拓業務
單計今年上半年,投資推廣署共協助380間海外及內地企業在香港開設或拓展業務,按年增加18%;相關企業在開設或擴展業務首年為香港帶來直接投資391億港元及新增8,165個職位,亦分別按年增長2%及1.3倍。
劉凱旋表示,該署未來將聚焦金融服務與金融科技、創科、供應鏈管理與物流,以及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經濟四大策略產業;同時致力推廣香港「可感知、可體驗」的軟實力,推動文化出海,向全球展示香港的魅力以吸引投資,帶動一連串產業發展,積極推廣香港作為「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平台。
她並透露,有準穩定幣營運商正與投資推廣署金融團隊洽談未來落戶香港的機會,預料《穩定幣條例》於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後不久,將有相關企業落地。
今年是投資推廣署成立25周年,該署累計協助來自全球各地逾7,700間海外及內地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涵蓋金融、創科、專業服務、可持續發展等多元領域,共創造逾9.5萬個職位,直接投資金額累計逾4,400億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