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委會今日(15日)表示,過去數年,每年接獲數百宗有關傢俬投訴,去年有650宗,今年頭4個月有146宗,涉及網購傢俬貨不對辦、到貨傢俬品質與陳列品有所出入,及商戶拒絕跟進訂製傢俬尺寸有誤問題等。
消委會介紹其中一宗個案,投訴人在只設英文網頁的網店買入書桌,但收貨時發現包裝盒印有簡體中文、品牌名稱與陳述不相符,組裝後書桌實際深度亦與網站所列有差異。網店回覆消委會指,網站列明「圖片只供參考」,又指貨品設計上可能存有細微差異,可安排退款,但需根據退換貨政策扣除收貨費及產品重新包裝費,相等於書桌近4成售價。
另一宗個案的投訴人,在門市以近5000元購買一張兩座位的半真皮梳化,但到貨後發現品質不如陳列品,商戶回覆消委會說,早前派技術人員上門檢查梳化,確認木架結構及彈簧等符合生產標準,但由於投訴人認為陳列品的品質較好,商户同意換貨解決爭議。
消委會提醒,網購傢俬需留意有無「圖片僅供參考」等免責聲明,交易前詳細閱讀售後保用等條款細則,收貨後有問題拍照存証,存好發票等所有交易憑證,盡快聯繫商家;買大件傢俬要考慮所需組裝空間,運輸安排等。
消委會又提醒業界,傢俬的品牌、尺寸及設計對消費者而言都是重要資訊,應確保所有產品資訊正確無誤,而非以「圖片只供參考」作為辯解,而若動輒以公差範圍等免責條款作「擋箭牌」,只會予消費者不負責任之感,長遠而言不利業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