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當前西南地區小麥處於拔節至孕穗期,長江中下游開始拔節,黃淮海、西北進入返青起身期。全國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達89.7%,與上年相當、好於常年。各地因苗施策,有序開展田管作業。
在安徽潁上,種植戶們正在對冬小麥追施水溶肥。安徽省今年應用智能預測預報系統,為20萬個新型經營主體和60多萬名農機手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同時還開發了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一系列預報預測產品。
安徽省氣象局局長 胡雯:比如說小麥赤黴病的防治,風的預報也非常關鍵,所以就把最新的風的精細化預報給到大家。
河北石家莊的430萬畝冬小麥已全部返青。在藁城區北營村的麥田裡,5台自走式打藥機正開展噴灑作業。和往年不同的是,它們配備了北斗自動導航駕駛系統,能夠邊作業邊進行相關信息的記錄。
石家莊市藁城區農機中心副主任 王賀:減少了重噴、漏噴,使田間管理更加高效精準。
今年我國繼續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其中水肥一體化作為主流增產技術,在更多地塊得以推廣。在青島即墨,當地農技人員指導農戶將水肥一體化與測土配方施肥相結合,實現水肥的同步、精準輸送。
青島市即墨區農業農村局土肥科農藝師 戰雪蕾:根據不同的墒情還有小麥的苗情,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不同肥料的配方配比。
新疆今年實施“總量控制+彈性配置”供水模式,堅持節水、蓄水、調水、增水統籌發力,糧食生產用水得到有力保障。在水肥一體化上,重點推進智能水肥決策系統與滴灌網絡的協同作業。
新疆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 謝映週:我們的高標農田50%都實現了自動化灌溉,根據作物需水的規律或土壤的墒情自動開啟,這種灌溉方式就可以構建合理的增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