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清明將至,追思英烈,而對先烈最好的緬懷就是傳承。在特級英雄黃繼光的家族裡,目前已經有18位後輩參軍入伍,這都源自黃繼光犧牲後,母親立下的一條特殊家規。
清明前夕,在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的黃繼光紀念館,來自當地小學的師生代表、退役軍人代表等共400多人舉行緬懷英雄的活動。雖然是在一座小縣城,但來這裡參觀的人,平均每天達上千人,大家都想來看看英雄。
在現場,我們看到了黃繼光的親侄子黃擁軍,他是黃繼光紀念館的副館長,在這里工作已經25年了。
黃繼光紀念館副館長 黃擁軍:我的父親是黃繼恕,黃繼光的親弟弟。當年黃繼光犧牲後,奶奶鄧芳芝就把我父親送上了朝鮮戰場。黃繼光是我的三爸。
曾服役於武警部隊的黃擁軍,退伍後放棄了更好的工作,主動到黃繼光紀念館,他說講好三爸黃繼光的故事是他的使命。活動結束後,他帶我們驅車1個多小時,來到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石馬塘,這裡是黃繼光的家。
黃繼光紀念館副館長 黃擁軍:這個地方就是三爸黃繼光出生的地方,老房子的院子裡面有棵梨樹,這棵梨樹對他的後人成長起到了關鍵的一個作用。
梨花如期綻放,雪白的花瓣,透著淡淡的幽香,這棵梨樹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黃繼光紀念館副館長 黃擁軍:三爸犧牲以後,(奶奶)將我的父親黃繼恕送上了朝鮮戰場,父親就來到了上甘嶺597.9高地,在暗堡前捧起一捧土,泥土中還殘留著數塊彈片和機槍子彈殼,當然也有三爸胸膛流出的鮮血。父親將這捧土也帶回了祖國,奶奶在院子中間這個位置就挖了一個樹坑,栽下了一棵梨樹苗,泥土就埋在了梨樹旁邊。栽梨樹,立家規,奶奶的原話就是“黃家的孩子長大後只要符合徵兵條件,不管男孩女孩,都要去參軍,保家衛國。”
這就是梨樹下的家規,從1958年到現在,六十多年過去了,家族裡到目前為止,已經走出去了18位戰士。黃繼光、黃繼恕、黃中達、黃中維、黃中國、黃英等等……有男兵有女兵,名單上囊括了陸、海、空等軍種,從邊關到海島,黃繼光的後輩前赴後繼奮戰在保衛祖國的一線。
黃繼光紀念館副館長 黃擁軍:參軍的名單從第1名到18名,明年還有19名。第20名是我姑娘,我們會沿著這個家規繼續走下去。
今年剛剛入伍的第18位新兵黃博,他說的一句話讓人印像很深,他說“終於輪到我當兵了”。梨花歲歲如約,忠魂代代相承,這樹下的家規不是口號,一代又一代人將它融進了青春,也正是無數這樣的家庭,用生命接力的方式,把“祖國需要”刻進年輪,讓英雄精神傳承賡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