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高校博物館不僅為教學科研提供專業化資源,同時面向公眾免費開放,來看高校博物館如何與觀眾“雙向奔赴”。
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讓觀眾穿越歷史 愛上文物
在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四號展廳,一台多媒體互動大屏格外引人注目,這件瓷器的口徑、尺寸等細節被全方位放大,一一呈現,彷彿在向觀眾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如何活化館藏資源,用青少年喜歡的方式講述文物故事,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一直在探索。去年起,博物館陸續推出“夜遊宋市”“華庭秋月——博物館Social夜”等活動,精心設計了“竹林七賢”“曲水流觴”“雅歌投壺”等遊戲環節,不僅在現場引發熱烈反響,還被全程記錄發佈在視頻號上,吸引了更多市民和遊客的關注。
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博物館:創新科普方式 點燃觀眾求知熱情
走進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博物館,從15米長的布氏鯨骨骼、海龜、鯨鯊等海洋生物標本到各類漁船模型,許多大家平時難以接觸到的海洋特色展品一一亮相。據統計,這裡每年觀眾的平均參觀量在1萬人次以上。 2024年9月開始,博物館改造升級,新增科普單元和數字化展覽設備,讓觀眾沉浸式感受海洋生態環境的魅力,更讓這裡逐漸成為年輕觀眾喜歡的“文化打卡地”。
此外,學校還依託海洋生物博物館,面向中小學開展海洋生態多樣性、生物物種鑑別等系列科普課程,並將科普觸角延伸到“雲端”,為中西部學校“隔空”講解海洋生物課,點燃孩子們的求知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