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4月29日,通甬高鐵,也就是江蘇南通至浙江寧波的高速鐵路建設迎來新進展,汾湖隧道“紅船號”盾構機順利完成接收,標誌全線首條隧道貫通。
總台央視記者 劉彥霖:這裡是江蘇蘇州的吳江區,我所處的就是今天上午剛剛貫通的通甬高鐵汾湖隧道。全長3732米,盾構段2420米,設計為單洞雙線隧道,使用一台14.82米的國產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紅船號”來進行掘進,僅用204天就實現了貫通。
通甬高鐵新建線路長301公里,途經江蘇省南通市、蘇州市和浙江省嘉興市、寧波市,設計時速350公里,汾湖隧道是全線首條貫通的隧道,也是全國首條跨省高鐵隧道。自2024年8月盾構始發以來,“紅船號”盾構機由南向北先後下穿國家水上運動中心、防洪堤、汾湖、G318國道等,經過多個生態保護區、水源保護區,並涉及河道改移工程。
中鐵隧道局通蘇嘉甬高鐵汾湖隧道總工程師 花楠:在掘進過程中,通過對盾構機實時動態監控及姿態調整,目前,“紅船號”盾構機已經順利穿越所有風險源,同時在7.26m超淺覆土下實現精準接收,體現了目前我國超大直徑泥水盾構在超淺覆土條件下管片上浮控制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針對汾湖特有的地質條件,“紅船號”進行了深度智能化定制,實現“參數自決策、操作自執行”的智能掘進。同時,配備先進的泥水分離系統,盾構每掘進1米可節約自來水228.4噸,做到“零滲漏、零排放、零污染”。
中鐵隧道局首席專家 洪開榮:通甬高鐵建成後,從南通到寧波最快僅需1小時;該線路將與京滬高鐵、滬昆高鐵等多條線路相通,對於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完善區域路網佈局,補齊長三角地區南北縱向供給短板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