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加强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眼下,全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在粮食主产区山东,2025年秋收期间遭遇连续降雨,当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农民售粮增收。另外,多个粮食主产区启动最低保护价收购,为农民售粮托底。

在山东德州齐河县的这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里,种粮大户李建国陆续将2025年收获的7000多吨玉米,送到这里进行烘干、储存和销售。他表示,2025年秋收期间,当地出现了持续十几天的阴雨天气,玉米水分偏高,峰值达到40%,部分高水分玉米还存在销售困难。

为解决高水分玉米的烘干、储存和销售难题,当地依托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乡镇全覆盖的布局优势,加大收购、烘干、储存服务,将玉米水分降至14%的安全标准,每吨玉米烘干价格比市场价低15%左右。截至目前,已累计烘干储存6万吨玉米。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粮食安全保障中心副主任李明介绍,在全县建设16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日烘干能力达到1.08万吨,配套粮食仓容19万吨。前端对接粮食生产,后端对接粮食流通,打通了粮食产后服务“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山东德州的玉米加工企业也在加大收购量。乐陵市的这家企业创新了玉米槌烘干技术,采用“玉米槌预烘+脱粒+二次烘干”工艺流程,有效缓解农户烘干难题,目前每天收购玉米3000吨左右。

2025年秋粮收购以来,山东德州坚持市场主导,引导176家秋粮收购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应收尽收。截至目前,全市入统企业收购新季玉米38.9万吨,比2024年同期增加2.4万吨。

在保障粮食收购顺畅的同时,山东一些企业依托粮食加工产业优势,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在德州市平原县这家玉米加工企业的现代化车间内,只需要6名工人就可以实现从玉米到葡萄糖酸钠、阿洛酮糖、海藻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制作。

目前,这家玉米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200万吨,带动了周边400万亩玉米种植。

不仅是玉米,小麦加工企业也在积极调整方向,通过收购加工优质麦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山东夏津县这家面粉加工企业,每年收购优质麦60万吨,每斤收购价在1.3元—1.45元之间,比普通小麦高0.1元—0.3元。

在山东德州,农民种粮不仅实现优粮优价,还通过智慧储粮、绿色储粮技术,实现节粮减损、优粮优储。

不仅是山东,在另外一个粮食主产省河南,中储粮信阳直属库已经启动稻谷托市收购,保障农户收获的稻谷顺利归仓。

目前,中储粮在黑龙江、吉林、河南、江西、安徽等粮食主产省的直属粮库已陆续开秤收购。10月17日以来,先后在河南、湖南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2025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充分发挥政策托底作用,助力兜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