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2025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發展「遊艇自由行」,海事處處長王世發日前向傳媒表示已物色5個遊艇過夜錨泊區,分別是淺水灣、赤柱灣、大潭灣、大澳和西貢企嶺下海;將於2026年下半年起分階段推出「拆牆鬆綁」措施。香港遊艇業總會主席周基倫今日(7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當局方向正確、相關政策是「好的開始」,因以往香港泊岸設施不足,相信新增遊艇錨泊區可吸引更多遊艇來港,但新錨泊區需更多支援配套。
周基倫指,新錨泊區除西貢企嶺下海,全部都鄰近大灣區,均是好選擇,亦較淨水和不在航道上。但泊位只是其中一個元素,遊艇拋錨泊位後,旅客上落船亦是一個問題。新錨泊區需更多支援配套,例如泊岸設施、岸上洗手間、垃圾收集站等;「香港有很多碼頭,但讓遊艇上落不方便,所以其實短期內要更多泊岸設施,以便旅客上岸消費。」此外,對於海事處擴展「本地水域知識」考核機制至香港境外,並正與內地8間考試及培訓機構洽談合作;周基倫認為,船長若能於內地或外國便參加考試,來港駕駛船隻時會更為安心。
立法會議員陸翰民在同一電台節目中亦指,海事處揀選的5個遊艇過夜錨泊區都是接近熱門旅遊地點,便利旅客上岸從事其他旅遊活動,部分選址例如大澳適合旅遊,建議當局研究推廣「跳島遊」等,但應加強上落岸配套設施;「赤柱有碼頭設施,雖然要與其他船隻共用,但目前應足夠應付需要,如市場越來越大便要考慮增加相關設施。」此外,由於香港遊艇買賣的免稅措施,如果能做到「港艇北上」,可以刺激遊艇買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