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9月26日,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在西安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民营企业前1000家研发投入与成果均突破历史数据,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实现双增长,以持续创新活力筑牢经济发展新引擎。
《2025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2024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稳中有升,研发费用总额1.4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平均研发强度3.59%,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0.91个百分点。创新成果量质齐升,共持有国内外有效专利142.81万件,同比增长27.58%,其中,发明专利59.46万件,同比增长15.55%。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144家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超62%的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并推动标准实施应用。2024年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十分之一,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2025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入围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报告显示,2024年,入围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成效显著。通过加速成果转化、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布局新兴产业,实现经营绩效稳步增长。
创新驱动下,企业经营绩效实现稳健增长,发展韧性凸显。2024年,入围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9.92万亿元,同比增长6.87%;资产总额46.46万亿元,同比增长8.16%;利润总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7.85%,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数据显示,共有30万项有效专利实现产业化,合计产值达1721.53亿元。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武文生称:“民营企业引领了很多新领域新赛道的发展,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民营企业注重开拓国际市场,而且注重和国际接轨。”
在产业升级方向上,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现,超过八成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50%以上的企业开展全要素全流程“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
《2025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入围民营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024年入围民营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面对无人机“黑飞”带来的安全隐患,西安某专注低空近程防御装备的企业,创新性地将高效波形设计与AI算法深度融合,通过对无人机信号特征、航路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了对低空目标的精准识别。
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何树权称:“在无人机的探测识别,包括处置的闭环上有很多难点痛点,所以对它的探测目前我们取得了一些突破,包括航路级的大数据,围绕这些数据挖掘,分别运用不同的模型,能够比较好地识别出来。这样就有力地将低空这一类的目标和地面的目标比较好地区分。”
在陕西的另一家“小巨人”企业,在无线电干扰技术领域实现精准突破,其研发的全向反制设备成功应用于文昌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等重大任务,展现出“指哪打哪”的技术优势。
陕西山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工程师宁耀博称:“它主要的一个特色功能在于和侦测设备联动之后,可以实现精准干扰。我们可以实现当空域有两架无人机同时在飞行的过程中,只干扰其中的一架黑飞无人机,不影响执勤无人机或保障无人机的正常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