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9月2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截至今年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
在26日的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支持政策,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47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9亿元。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 王晓萍: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均值为5.3%,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国就业优先政策体系不断充实,形成了财政激励、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的系统性政策框架,构建了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创业补贴等全链条支持体系。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
今年以来,我国首次印发岗位挖潜扩容实施方案。推广直补快办,加大稳岗返还、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落实。启动社会组织吸纳毕业生扩岗补助,提高稳岗扩岗贷款额度,扩大社保补贴范围,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各地还积极扩大挖潜领域,立足传统产业升级扩岗位,结合新兴产业培育拓空间。今年上半年共释放岗位1224万个。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颜清辉:以工代赈、重大项目带动超过760万个岗位;人工智能、冰雪经济都新增超过10万个岗位。
“十四五”期间我国职业伤害保障覆盖超20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
2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还介绍,目前,职业伤害保障,已覆盖超过20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
“十四五”期间,我国制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出台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重点群体专项权益保障政策,明确企业的劳动保护责任,健全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等基本权益保障制度。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扩大到17个省份,涵盖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李忠:采取按日参保、按单计费等创新方式,较好地兜牢了这些群体的权益保障底线。目前,在试点地区累计有超过20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缴费参保。
“十四五”以来,我国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持续完善,公布和处置重大欠薪违法行为1万多件,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超过1.4万件,恶意欠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此外,“十四五”期间,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建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 王晓萍:目前,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十四五”期间,我国还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规模、提升投资收益。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启动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年均投资收益率5.15%,较好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