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国人口总量和密度都名列前茅的特大型城市,近年来面临着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为应对人口发展挑战,上海从去年11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启“生育友好岗”试点。
什么是“生育友好岗”?
大半年过去试点效果如何?
打工人真的能带娃上班两不误?
一起来看
↓↓↓
17时30分,34岁的AI工程师沈佳璐在家里和同事们通过电话会议,在网络上热烈讨论和交换着几天来的工作进展。18时电话会议结束,正是很多上海白领下班回家的高峰时间,沈佳璐一秒切换奶爸模式,走进厨房,为还不到一岁的宝宝做一天中的第二顿辅食。
沈佳璐和妻子是双职工,父母还没有退休,家里只有岳母一个人能帮忙照顾。妻子生产时小沈不得不从上一家公司离职,宝宝出生后又面临着谁来照顾的难题。
就在这时,上海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育友好岗”试点,支持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的岗位设置为“生育友好岗”,提供给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劳动者。而沈佳璐应聘成功的新公司,加入了上海市“生育友好岗”用人单位名单,公司鼓励员工居家办公,让小沈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提供更多呵护。
Al工程师 沈佳璐:公司说有这个福利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挺需要的。举个例子,就是之前小孩发烧,我丈母娘一个人在家肯定搞不定,一下子发烧到40℃,然后我在家就马上送医院,一个小时回来就好了。小孩到了40℃以后,其实是挺危险的。
生育友好政策与新经济产业
一拍即合
能够居家办公这对沈佳璐小两口来说真是一项福利,而对于沈佳璐应聘的公司来说,居家办公会不会影响公司的效率和业绩呢?
沈佳璐的新公司位于上海市寸土寸金的西岸模速空间产业园,这里汇聚了几十家高新企业,是上海市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布局和创新苗圃。沈佳璐的老板、公司创始人陈冉,已经是第三次创业。“生育友好岗”提倡的弹性、远程和居家工作,与陈冉设想中新公司的管理构想正好不谋而合。
原来这个全员都可以不用按时打卡上班的科技公司,目前有接近300万用户,主要业务是提供人工智能领域的大模型应用服务,为终端用户和数据公司、智能体公司打通上下游生态链。
这家公司对60多名员工进行考核和发放薪酬的依据是他们的工作成果。而像沈佳璐这样的工程师,工作成果就是各种智能模型和应用工具软件的远程数据包。只要能按时完成团队协同工作,就可以更自由地安排个人时间。
“生育友好岗”的居家办公模式,为公司节约了大量办公成本。三次创业的经历也让陈冉认识到,家庭新增的小成员不再是拖累,而是他们奋斗的动力。
AI科技公司创始人 陈冉:一个独立的、健康的、愿意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与此同时,又不要把自己的家庭放在一边的这种人,是非常有责任心的。他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单单是为自己的家庭在创造相应机会,还为公司持续地在创造价值。所以我们现在公司非常积极向上。
从“生育友好岗” 到生育友好型社会
上海市推出的“生育友好岗”试点,通过实行弹性工作制,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或远程办公、灵活休假和绩效考核等柔性管理方式,为劳动者兼顾工作和家庭,特别是兼顾生育和幼儿抚育方面的现实需求提供了很多便利。但这项工作的推进,肯定离不开企业的支持,那如何让更多企业自愿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呢?
从去年11月开展试点工作至今,上海市已经有500多家用人单位参与“生育友好岗”试点,涉及岗位3000多个,惠及人数达6000多人。为吸引更多用人单位积极参与“生育友好岗”试点,上海市人社部门还推出了一系列引导政策。
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职业介绍处处长 王晓亮:对于影响力比较大的、吸纳就业比较多的提供“生育友好岗”的用人单位,在政策引导上面做了进一步聚焦。比如,可以优先去享受重点企业的用工服务,申请就业创业经营基地,参加促进就业的先进企业的评选等方面,我们都是给予优先的支持。
据介绍,当前上海市在“生育友好岗”试点推进中,首先瞄准互联网行业、文化创意行业等新经济业态,软件编程、视频剪辑、产品设计、网络主播、外语翻译和销售等新职业形态,选择管理制度成熟规范的大型企业和国际化公司。今后将逐步向灵活就业人员覆盖,同时加强劳动者权益监管,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劳动者有幼年子女需要照顾的弱势心态,模糊劳动关系以逃避为员工交纳社保。
上海市人口研究专家认为,人口周期的转变是一项长期工程。在企业设置“生育友好岗”,只是这项工程刚刚开始走出的一小步。未来“生育友好岗”不应局限于个别岗位,而应是兼顾企业效率和社会价值的普遍用工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卿石松:“生育友好岗”不应该是一个特殊的岗位类型,而应该是一个由制度上、文化上去引导的环境。它的范围应该是越来越大的,能适合或者能够满足年轻的父母的需要的、需求的,给他们提供一些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