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上個財政年度,基本收入按年跌18%,由10.61億元減少至8.71億元,營運赤字由5.78億元增至近7.7億元,按年升33%。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副主席陳智思今日(4日)接受新城電台節目訪問時指,全世界文化藝術設施其實都是虧蝕,西九文化區現時展覽門票、品牌贊助和場地出租、餐飲等收入幫助有限,商業活動補貼未到位,現正研究擴大收入來源,亦會再加強緊縮開支。早前政府已容許西九文化區出售區內住宅項目,陳智思表示,已利用地皮進行融資,並獲得貸款,但最快多一兩年推出項目招標。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日前提交予立法會文件指出,M+博物館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過去一年舉辦多個展覽,錄得逾1,500萬人次訪客,較預算多出26%,出租場地進行逾500項活動。惟旺丁不旺財,西九文化區持續虧損,文件顯示幾項主要收入之中,主要表演藝術場地及商業樓面等出租率近乎百分百,租金收入平穩,但門票收入減少,按年跌23%,包括籌款在內的機構拓展收入下跌12%。加上政府早年撥款即將用盡,利息收入亦減少24%,令整體基本收入按年錄18%的跌幅。在營運開支未有大變動之下,虧蝕近7.7億元,按年增加33%。
陳智思表示,全世界所有文化藝術的設施其實都是虧蝕的,只不過問題是用甚麼方式,來補貼文化藝術的開支。他續指,西九文化區由始至終都是打算透露商業活動補貼文化設施,整個西九文化區發展「只不過時差,商業收入未到位」。文化藝術方面的開支,隨着文化設施一開放,開支出現,營運成本就增加,「門票收入根本不能幫補太多,另外其他收入,餐飲業務也面對困難,出租場地方面,暫時亦面對整體經濟壓力,與全香港一樣。」
他指,希望公眾要明白,文化藝術是一項投資,不能期望文化藝術設施本身能賺錢,西九文化區已盡量開源,如出租場地、爭取商業機構贊助展覽、售賣商品等,短期亦會加強文化藝術產業,如提供拍賣品收藏香港或評鑑服務,所得收入都可以幫補西九開支,「基本上是可以做的,全部都在做。但是整體而言,大家要知道就算加快收入,都不能彌補到虧蝕。」
陳智思又承認,西九文化區交通確實未算最方便,M+博物館前正在興建的新碼頭,預計今年內竣工,開通由中環至西九文化區的渡輪航線,屆時可吸引更多市民和遊客從中環直達西九文化區。
在宣傳推廣方面,他認為,現時不能只靠各個設施或園區自身推廣,而是要多管齊下、全面地「香港推廣香港」,如西九文化區可與啟德體育園合作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