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北京高精尖及未来产业技术攻关与跨界融合,8月26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东方倍力承办的“2025年工程师跨界沙龙”在东方倍力健康研究院举行。本次沙龙以“牛奶与植物外泌体在高效能生产中的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围绕外泌体技术的产业化路径与跨学科融合展开深入研讨。
活动邀请了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食品工业发酵研究院、中粮集团营养健康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轻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成果转化中心、北京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华夏紫荆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等十九家单位的三十余位教授、工程师、研究员通过线下+线上形式共同参与沙龙,涵盖食品科学、生物技术、营养健康、医学转化、产业投资等多个领域,共同探讨外泌体技术在前沿科研与产业应用中的创新机遇。
北京食品学会副理事长蒋彤主持
沙龙由北京食品学会副理事长蒋彤主持。活动召集人王伊博士致辞,他在致辞中强调外泌体技术、膜蛋白技术与蛋白多糖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重要载体,在健康食品、医药研发、化妆品等领域的广阔前景。
随后,嘉宾们参观了北京唐基千重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新建成刚刚投入使用的蛋白多糖实验室,实地了解相关技术的研发进展与产业化基础。
参会工程师在蛋白多糖实验室参观
在专家分享环节,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彭英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高峰、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振闯等多位专家,分别就食品来源外泌体技术、植物外囊泡研究、乳脂球膜与脑健康、病原体膜蛋白结构等前沿课题进行了精彩报告,展现了外泌体技术在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高峰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振闯
工程实践案例研讨环节,中国轻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旭、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成果转化中心主任陆国涛、北京华夏紫荆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星星等嘉宾,分别从新蛋白技术应用、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外泌体在化妆品领域的投资前景等角度,分享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经验与未来布局。
中国轻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旭
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成果转化中心主任陆国涛
北京华夏紫荆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星星
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与嘉宾围绕“外泌体+”产业化路径展开热烈交流,就技术标准、市场准入、资本介入、跨界合作等关键问题达成多项共识,为进一步推动外泌体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外泌体技术作为新兴的生物技术方向,具有极强的学科交叉属性和产业延展性,亟须通过跨领域合作推动标准化、规模化与市场化进程。
据了解,此次沙龙,不仅为科研、产业、资本等多方搭建了高效沟通平台,也为外泌体技术在我国健康产业的创新应用注入了新动能,进一步助力北京对于高精尖及未来产业的积极布局和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功能,搭建产学研协作平台,吸引战略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及国际创新主体,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提升北京在全球未来产业中的策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