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1400-1600米的坝上高原,清凉的气候成为蔬菜生长的“天然温床”,昼夜15摄氏度的温差,造就了这里农作物的独特风味。依托这一“冷凉气候”的天然优势,河北省张北县不仅发展成为我国北方夏秋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更在有机农业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其燕麦种植规模颇为可观,占全国燕麦种植总面积的1/5,其中有机产品认证面积已达10万亩,堪称有机农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有机燕麦:守老种、育新种
在张北县大河镇鹿尾沟村,一种名为“三分三”的古老燕麦品种正焕发新生。
2023年,鹿尾沟村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农业优势,被列入“中国起源作物基因多样性的农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项目“三分三”燕麦地方品种保护推广基地。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有力支持下,当地政府、企业和村民齐心协力,制定了“连片种植,轮作倒茬,企业引领,塑造品牌”的全面发展规划。从最初的50亩试种,发展到如今的150亩,“三分三”燕麦在鹿尾沟村这片土地上扎下了坚实的根基。
“‘三分三’是河北、山西、内蒙古一带的优质农家品种,特点是三个籽粒并排正好一寸长。”鹿尾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杜晓峰介绍,“用它做成的莜面色泽亮白,柔软喷香,但因抗倒伏和抗病性较弱,种植规模一直有限。当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种质资源保护,把这一珍贵品种传承下去。”
与传统老品种不同,大河镇石盖梁村的有机燕麦基地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600多亩“坝莜系列”燕麦长势喜人,采用自留种晒种杀菌、施发酵农家肥、人工锄草和旱作雨养等绿色种植方式,严格保证原粮无化学农药和化肥残留。“坝莜系列”抗倒伏能力强、产量高,亩产较传统品种提升100至200斤,为村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成为当地农业提质增效的新亮点。
蔬菜高地:品质与产量兼得
走进馒头营乡坝上有机蔬菜种植基地,2000亩的有机农田里,西兰花、娃娃菜、西芹等14种有机蔬菜茁壮成长。基地负责人李光远介绍,这里的有机蔬菜种植严格遵循有机标准。
“张北特殊的冷凉气候提升了蔬菜糖度和口感,尤其适合西兰花生长。”李光远表示,“自2005年开展有机种植以来,我们已积累了近二十年的经验。目前西兰花亩产约2000公斤,娃娃菜亩产可达5000公斤。每年4月育苗、5月定植、7月中旬开始采收,每15天为一个采收批次。为保障生鲜超市的持续供应,我们必须确保每个时段都有稳定的产出。”
尽管种植技术日趋成熟,机械化作业程度低仍是当前的主要挑战。李光远坦言:“目前采收完全依赖人工。张北作为蔬菜种植大县,季节性用工需求集中,高峰期日工资达到650元,平时也在200至300元之间。不过,这也为本地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效促进了增收。”
产销对接:24小时从田间到餐桌
2017年,馒头营乡坝上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与盒马达成合作,实现了销售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从以往出口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迪拜等市场,转向全力深耕国内市场。自2018年起,张北县的有机蔬菜陆续进入华东、华北地区的盒马门店,产品销至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7个城市。
如今,每天约有7000至1万份有机蔬菜从张北发出,依托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体系,最快24小时即可送达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消费者餐桌。“从坝上田野直达北上广餐桌”的快速供应链模式,不仅极大保障了蔬菜的新鲜品质,也为张北有机蔬菜开辟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推动当地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预计未来,该基地有机蔬菜年产量将提升至5000吨,形成集育苗、种植、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张北,这个北方小县,正凭借其独特的冷凉气候与纯净生态,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稳步迈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上的有机农业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原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