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步入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广袤的稻田,微风吹拂稻浪起伏,空气中弥漫着稻香与泥土的芬芳……
“2025年,七星农场创新农文商旅发展路径,将农业的‘根’、文化的‘魂’、旅游的‘翼’与商业的‘力’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集现代农业观光、红色文化传承、生态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名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七星农场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卢百谦说。
夏的画卷:清凉一夏的“人勤景美”
万亩智慧稻田里,带有“大荒路 三江情 七星梦”字样的稻田画正迎着骄阳舒展——“大荒路”的蜿蜒线条里藏着拓荒故事,“三江情”的水彩笔触间漾着黑土深情,“七星梦”的鎏金轮廓诠释着“天上有北斗,地上有七星”的民间谚语。
“你看那稻穗的颜色,深绿、浅绿、金黄,像一个调色盘。”哈尔滨游客王女士举着孙女的小手,指向田垄尽头,“这哪是种地,分明是在大地上画画嘛!”
这个夏天,在第七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带动下,七星农场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模式焕发出更强活力。田间地头、景区展馆里,处处是一派鲜活的场景。“七星眼”湿地里,水草丰茂,栈道穿芦苇而过,鸟儿在碧水蓝天间欢歌,游客漫步其间,仿若触摸北大荒的前世今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水稻快繁、无土栽培、南果北种等“科技奇迹”让人惊叹,“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图景,让游客的“哇塞”声此起彼伏。
这个夏天,七星农场把稻田画、万亩大地号、湿地、科技园,串成了一条“星”路线。从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展示中心出发,到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看科技赋能,再到徐一戎寒地稻作文化基地听“水稻之父”的故事,每一站都有不同的风景。
今年上半年,七星旅游名镇接待游客近1.6万人次,同比增长57%。随着2025年黑龙江省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的深入推进,七星农场正以“金秋丰景”为主题,打造农业旅游新名片,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研学路上的“大课堂”:从稻田间长出的教育密码
七星农场场史馆内,斑驳的搪瓷缸与褪色的军大衣前,头发花白的知青张晓虎哽咽着给孙辈讲述往事。40公里外,寒地稻作文化基地徐一戎的铜像静沐夕阳,碑刻“一生痴情洒稻香”在余晖中熠熠生辉。
这些场景,正通过“研学+”的路径,渗透进年轻一代的心田。田间地头,孩子们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亲手插下秧苗,躬身田野,种下希望。科技园区里,学生们的好奇心被科技之光点亮,笔记本上记满了南果北种、无土栽培等。寒地稻作文化基地的课堂里,各地高校师生倾听着徐老先生科技兴农的感人故事,接受着最鲜活的思政教育。
为了让研学更“有料”,七星农场琢磨出不少“土办法”。把北大荒精神编成快板,让孩子们边唱边学;在稻田里插立“知识牌”,写着“稻穗的一生”;将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有效结合,绘制出一本节气书,让学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信仰。
“来这里不仅能看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还能感受到北大荒精神的厚重。”一位来自上海的知青后代在参观后动情地说,“看到这片土地如今的繁荣,真为父辈们感到骄傲。”
来自唐山的张先生看着女儿小心翼翼地把即将成熟的稻子捧在手心,笑着说:“这比在游乐场排长队有意义多了,孩子带回去的不仅是颗种子,也是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
东北农业大学的学生张思雨在听完徐一戎的故事后轻声感叹:“原来一粒稻种里藏着这么多坚持!”
从北大荒的峥嵘岁月到现代农业的智慧图景,从一粒稻种的旅程到一碗米饭的诞生,七星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场景,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关于奋斗、创新与珍惜的故事,这种沉浸式的教育体验,让研学的旅程成为一场扎根大地、鲜活生动的生命教育。
七星现代农业研学基地能成为“研游龙江”的精品点位,靠的不是高大上的宣传,而是实打实的体验。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中小学生研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它已成功融入省十大精品研学旅游线路,涵盖北大荒精神红色游、生态资源游、农业科技游等核心主题,成为覆盖中小学实践教育乃至高校、企事业单位“大思政课”的综合性教育高地。
研学团的增长,是看得见的变化。截至目前,旅行社输送团队139个,教育机构输送大型研学团14个,接团量同比激增43%,累计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
“不是我们‘会吆喝’,是人家信得过。”七星农场旅游公司经理杨春燕说:“江苏那家旅行社,一开始怕北方研学太‘冷’,我们邀请他们来实地看,带他们去稻田里感受科技农业的神奇,去场史馆看老照片,去农家乐吃家乡饭,现在他们把我们七星列成了必去站点,光他们今年的研学团就来了9个。”
随着口碑传播,七星农场的影响力已从省内辐射至全国。目前,已与76家旅行社、机构建立联系,新增海口民间旅行社哈尔滨分社、佳木斯明七彩游等26家合作伙伴,提前达成年度拓客目标。
流量变现:打造“七星品牌”新高地
在七星农场“我在三江有亩田”认养区里,三亚游客刘敏正对着认养稻田拍照。“从春天在线云监工,到现在实地看,就像看着孩子长大一样,这种参与感太特别了。”她的话,道出了七星农场“认养农业”的独特魅力。
除了认养稻田,七星农场还有“金玉满堂”鲜食玉米、“蕉付真情”香蕉、“一鹿生花”梅花鹿这些认养家族。这种“从田间到指尖”的参与感,不断推动“流量”变“销量”,为打造“七星品牌”新高地夯实了基础。
一位杭州游客在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农产品展厅里,正为女儿挑选“星仔”玩偶:“和稻田画里的卡通形象一模一样,太可爱了!”展厅内,“星仔”IP系列玩偶、稻田画马克杯、稻花香米礼盒等整齐陈列,兼具地域特色与实用性。
“游客带走的不只是商品,更是对七星的记忆。”杨春燕说。去年,以万亩大地号、稻田画为元素设计的“星仔”IP走红,衍生出20余种文创产品,销量可观。如今,这些带着“七星印记”的文创,成了游客“把风景带回家”的载体,更成了传播七星品牌的“移动名片”。
“以前购票排队、找导游费劲,现在一部手机全搞定!”景区入口,游客用“一部手机游七星”小程序扫码入园,电子门票、智能导览、餐饮预订等一键完成。据了解,游客满意度从去年的85%升至96%,服务跟得上,游客自然也就多了。
从认养田里的“私人订制”,到文创店里的“记忆载体”,再到智慧服务的“便捷体验”,七星农场正以农文旅商一体化思路,让“流量”变“留量”,让“人气”变“财气”。未来,七星农场将继续深化农文旅商融合发展之路,拓展旅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影响力,让七星成为游客们心中念念不忘的诗与远方。
作者:吴易霞 杨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