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绿肥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地质量,近年来,福建强化绿肥种质资源收集,集成绿肥技术应用,持续加大绿肥推广力度,粮、果、茶地每年种植的绿肥超400万亩。
在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福建省农科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简称“资环所”)目前共收集保存绿肥种质资源26科83属3439份。其中,紫云英作为福建最主要的绿肥作物,现保存种质资源1800余份。在红萍研究方面,资环所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红萍品种资源圃(国家红萍资源圃),保存红萍资源600余份,并成功培育出“榕萍1号”“回交萍3号”等新品种。
随着福建生态果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旱地绿肥资源的收集与利用也取得重要进展。资环所先后引进豆科决明属、落花生属、合萌属等种质资源200余份,通过国内交换和野外调查,共收集保存旱地绿肥种质资源400多份。经过系统资源筛选评价、系统选育和辐射育种,已成功培育出“闽引圆叶决明”“闽引羽叶决明”“阿玛瑞罗平托花生”“闽南穗序木蓝”等10余个新品种。
在技术集成环节,资环所协同福建省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技术总站等部门,通过创新主作物行间套作、轮作、棚架下种植等技术,集成研发了多种福建特色耕地培育与绿肥-主作物协同模式,推动绿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应用模式包括“紫云英-优质稻轮作”“紫云英-烟-稻跨年轮作”“紫云英-菜/饲/肥兼用”“莲(稻)-萍-鱼立体种养循环”“果茶园绿肥周年种植”等。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