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商交易既是串联田间地头与城市餐桌的纽带,又是激活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今年前6个月,中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17.2%,彰显了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蓬勃活力。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农产品电商交易规模增速在众多行业中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这表明农产品电商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流向消费者,市场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接下来,需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优化物流网络、创新营销模式方式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更多优质农产品借助电商东风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特色农产品线上拓富路
“家人们快看,这是西和花椒,颗颗饱满,麻香直蹿鼻尖!”“刚摘的青皮核桃,咬一口全是清甜,现摘现发保证新鲜!”“土蜂蜜、草编、刺绣、麻纸都是咱西和的地道好物,赶紧下单咯!”8月5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晚霞湖景区,6位本土网红达人齐聚湖畔,带领观众“云游”晚霞湖夏日胜景,并倾情推介西和县优质农特产品。直播间里互动不停,网友们循着优惠链接纷纷下单,短短2小时,销售额就超过6000元。
在陇南市,搭乘电商东风走向广阔市场的农产品不胜枚举。以承载两当县非遗技艺的特色美食两当麻椒鸡为例,这款深山特产已成为“网红产品”,2024年产值突破400万元。在今年的“津陇共振兴”活动中,该款产品的回购率高达80%。
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局市场科副科长赏爱军向记者介绍,当前,陇南电商产业正积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全力推动更多农产品走出本地、迈向更广阔的市场。今年上半年,陇南电商多维度发力: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项目,组织企业赴青岛参与东西部消费协作产销活动9场次;紧密结合农产品上市周期,持续开展“走进原产地 拾味陇之南”系列直播活动;依托全网大促节点与传统假日消费契机,组织企业参加市外展销活动6场次等。
“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今年上半年陇南全市电商发展态势喜人,电商经营者达1.59万家,电商销售额38.5亿元,同比增长11%。”赏爱军说。
8月5日中午12时,东海迎来“小开渔”,浙江舟山的首批数千条渔船齐赴东海海域,开始捕捞作业。6日清晨,渔船运回了开渔后的第一网梭子蟹,渔民们早已在沈家门渔港等候。经过卸货、分拣、捆带、打包,首批梭子蟹在第一时间登录拼多多电商平台,确保长三角及全国消费者尽快品尝到开渔后的第一口海鲜。
“上海、杭州、宁波、嘉兴、绍兴、舟山等城市可当日送达,早上8点发货,12点前就能送到消费者手中。”来自宁波的拼多多商户张国荣介绍,除了泡沫箱、保温袋、冰袋等,梭子蟹包装还需要充氧,仅包装环节的物料和人力成本就需要15元。“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补贴扶持则有效降低了整体成本,让商家在一手货源谈判上更具优势,提升整体品控能力。
上述农产品积极上线、成功“走出去”的案例,正是中国农业在数字化赋能下突破地域边界、拓展市场的生动缩影。
“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关键。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谈及上半年农产品电商交易活跃的支撑因素,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例如,加大对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的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和物流配送条件,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为农产品电商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解决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此外,消费升级趋势也推动了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电商平台能够提供丰富的农产品种类,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而且,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溯源信息,电商平台通过建立溯源体系,让消费者能够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检测情况,提升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袁帅说。
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城乡流通设施的日益惠民便利是推动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农村,通过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开展“千集万店”改造提升,已累计改造县乡村各类商业网点15.5万个,超过95%的村民能享受快递直达服务;在城市,京东、美团、拼多多等平台积极布局即时零售、社区店、前置仓等模式。与此同时,冷链物流短板持续补齐,目前全国冷库总量已达2.53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达49.5万辆,分别比“十三五”末增长42.9%和80%,从田间地头的“最初一公里”到百姓菜篮子的“最后一公里”运输链路愈加畅通。
聚力深耕挺进大市场
农产品电商凭借打通城乡流通壁垒、覆盖更广泛消费群体的显著优势,交出了亮眼的交易成绩单,离不开政策的坚实保障。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农产品和农资现代流通网络,支持各类主体协同共建供应链。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7月,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指导电商平台以公益方式扶持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乡村,培育一批扎根乡土的农民主播;引导电商平台开展乡村乡味等主题直播活动,丰富短视频创作,打造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直播专区。
对于如何推动农产品更好地走向大市场,实现电商交易的持续稳定增长,洪涛建议,着力推动基于互联网的电商向多种数字技术驱动的农产品电商转型升级,重点推进全行业数字化改造进程,构建数字电商系统框架,促进数字经济与农产品实体经济的深度协同。同时,深化人工智能在交易环节、物流配送、支付结算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创新。发展农产品数字人直播、智能供应链管理等新兴业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延伸,实现从种植到消费的全链条数字化变革。
袁帅认为,未来应从多方面着手发力:一是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统一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鼓励绿色有机种养以提升品质与附加值,同时强化对电商企业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二是优化物流网络,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投入,鼓励共同配送、冷链物流一体化等服务以降低成本,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实现物流信息实时共享;三是创新营销模式,结合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营销,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加强与线下实体店合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拓展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