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林右旗:强链补链 让“畜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农民日报客户端2025-08-11

巴林右旗是内蒙古赤峰市传统的农牧业大县,农牧资源丰富,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农牧业综合发展区之一。近年来,巴林右旗紧紧围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向,紧紧抓住生态建设和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机遇期,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和装备支撑,注重产业链条拓展和质量安全监管,通过建起“四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为畜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肉牛产业乘“技”而上

走进巴林右旗现代肉牛产业科技示范园区,一座座现代化的肉牛标准化养殖圈舍映入眼帘,园区工作人员正引导牛群沿着缓坡通道有序登上发往珠海的挂车。伴随着引擎轰鸣声,这些体型健硕的肉牛即将跨越千山万水,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本次发往珠海的80余头肉牛平均重1600余斤,每头平均利润4000余元。目前,园区占地面积445亩,建有牛舍34栋、青贮窖2.88万立方米,可实现年循环出栏西门塔尔肉牛1万余头。”园区负责人王洪斌介绍,园区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每头牛都有自己的“专属档案”,通过翔实的数据,精准分析每头牛的生长情况,进而合理配比饲料,确保每头牛每月增重90斤以上,同时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进行集中处理,每年可生产10万余吨有机农家肥,进一步延伸肉牛饲养全价值链条,提升肉牛养殖现代化水平。

巴林右旗以现代肉牛产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积极推广园区先进饲养技术及管理经验,全力推动辖区畜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农牧民增收。一方面在园区开展肉牛产业培训,并开放园区养殖基地为农牧民群众提供集中饲养场地与托管养殖服务,进一步提高农牧民肉牛养殖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园区每年以每亩高于市场价100元以上的价格收购青贮饲料3万余吨,以每头高于市场价500左右的价格采购周边农牧民犊牛2000余头,同时,为周边农牧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25个,多维度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为辖区农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在巴林右旗,越来越多农牧民在实地参观学习了巴林右旗现代肉牛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养殖模式后,开始在“精养少养”“品种改良”上做文章。

在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宝木图嘎查,养牛大户李振国育肥了100余头西门塔尔肉牛。“作为一种肉奶兼用的品种牛,西门塔尔牛的经济效益相当不错,只要肯用心喂养、舍得投入,一只牛一年的纯利润能达到3000元左右,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发家致富的好路子。”说起养殖收入,李振国喜笑颜开。

据了解,仅巴彦塔拉苏木就有肉牛养殖户600余户,养殖肉牛1.2万余头,随着一个个养殖场拔地而起,肉牛产业已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2024年,巴林右旗完成肉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6.37万头,免费发放冷冻精液细管10万余支、液氮7.95万立升,肉牛良种覆盖率达到89%。借助科学的繁育手段,新增犊母牛年增长率超40%,能繁母牛存栏数年增长10%以上,为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

在繁育技术不断升级的同时,巴林右旗还积极探索数字化管理技术在养殖管理中的应用。赤峰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的投入使用,让养殖户实现了对每头牛的实时状态监控,能够及时调整饲养和管理策略。

大板镇巴润哈日毛都嘎查的受益户孟和那顺边操作平台,边分享着使用感受。“以前我每天都要往牛圈跑好几趟,观察牛的粪便、采食量和健康状况。现在有了这个平台,在手机上就能实时看到牛的具体情况,既省时又省力!”平台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的不必要损失,为养殖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注册养殖户5790户,登记母牛142487头。如今,肉牛产业作为巴林右旗的支柱产业,已然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统种统养”增收有方

走进巴林右旗巴彦琥硕镇牧民阿荣宝力格家的羊舍,一群毛色乌黑发亮、体格健硕的羊羔正簇拥着争食,阿荣宝力格手持智能测温仪穿梭其间,实时监测着羊群的健康数据。“这批萨福克杂交羔羊优势明显,骨架大、长肉快,还能提前出栏!”阿荣宝力格话语中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田畴共种,牧野共养。近年来,巴林右旗着力破解“谁来养牧”难题,粗放变集约的“统养共富”模式在全旗推广开来。

巴彦塔拉“统养共富”育肥羊产业联盟占地1万平方米的产业联盟示范基地,推行“保底、保价,包饲料、包服务、包销售,统一采购、统一防疫、统一议价、统一销售”服务运行机制,发展短期育肥羊产业,群众可分散养殖或托管到示范基地由专业工作人员代养,兼顾个体灵活性和收益确定性。2024年,“统养共富”育肥羊产业联盟以示范基地为依托,共示范带动出栏育肥羊2.8万只,产值达2500余万元,助力养殖户渡过牛羊产业市场低迷期难关,实现稳定增收。

“统养共富”模式发展畜牧业,不仅有效解决了牧民老龄化、养殖成本高、草原过牧、散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也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为推动肉羊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巴林右旗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政策+服务”组合拳。2024年,政府推出惠民政策,养殖户进行胚胎移植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这一举措大大减轻了养殖户的经济负担。

“我家60只改良母羊产羔率达到155%,政府还贴心地派技术团队驻场指导,羔羊成活率稳定在98%。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对养殖更有信心了。”宝日勿苏镇牧民那仁宝力格感激地说。

在巴林右旗,羊产业不仅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稳定器”。

作为西拉沐沦苏木苏吉嘎查金玉肉羊示范养殖场场主,额尔很巴图并不简单,是远近闻名的“养羊高手”。他采用选种选配、人工授精、横交固定等技术手段,引进优质肉羊品种夏洛莱、澳洲白等与本地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扩繁,摸索出一套“最服水土”,适合本地生产的种羊繁育技术体系。

“良种是肉羊产业体质的‘芯片’,更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额尔很巴图指着高代杂交羊介绍,这一新优势品种保持了夏洛莱、澳洲白鲜嫩的肉质口感,出肉量高,又秉承了小尾寒羊一年多胎、一胎多羔的优良品质,深受市场欢迎。

“为进一步推动羊产业健康发展,巴林右旗制定产业奖补方案、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政策等扶持措施,从圈舍建设、品种引进、饲草种植(收贮)、机械购置、屠宰加工等方面全方位奖补,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还利用‘交易市场+互联网+羊产业’协同发力,实现了线上线下规范交易,将巴林右旗打造为全市的‘羊码头’。”巴林右旗农牧局副局长达布希拉图说。

近年来,巴林右旗充分发挥养殖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优势,引培肉羊相关规模化产业企业4家,现有种羊场10家,肉羊配种技术员53名,畜牧兽医服务中心11家。目前肉羊存栏优化至220万只,开展以纯繁、二元、三元杂交为主的肉羊改良模式,良种覆盖率达89%。

特色养殖拓宽致富路

乌恩其是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哈日根塔拉嘎查的养马专业户,饲养230匹马个个膘肥体壮、神采奕奕。为了提升养殖效益,自2017年起,他开始尝试售卖马奶,利用传统工艺,将新鲜马奶倒入缸中发酵,使马奶一点点变成醇香、浓郁的健康饮品,这就是牧民们称之为“策格”的酸马奶。乌恩其家能产奶的马有40匹,日产奶量达60公斤,每年靠出售酸马奶,可以获得15余万元收入。 

近年来,巴林右旗积极拓宽马产业发展道路,多次举办套马、打马印、剪马鬃、赛马、骑射等活动,用活“融媒+热点”打造流量爆款,推动马产业同旅游、民俗、餐饮及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延长马产业链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目前,巴林右旗马存栏量达2.3万余匹,马匹数量逐年增加,通过养马走上致富道路的农牧民不断增多,马奶、酸马奶、马具用品等特色产品销售量激增,马产业已悄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农牧民致富路上的“新密码”。

走进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乌德乐夫牧业专业合作社,一头头体型健壮、毛色发亮的骆驼正伸着长长的脖子东张西望、自在踱步。

“今年是我养殖骆驼的第6个年头。与牛奶、羊奶相比,骆驼奶营养更加丰富,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我的驼群从一开始的50余峰已经发展到200余峰,现在产奶母驼50余峰,每年光出售驼奶一项收入就已达到了50余万元。”牧民乌德乐呼分享他的成功经验。

随着驼奶产业的蓬勃发展,乌德乐呼注册了“特力曼”驼奶品牌,为确保驼奶的品质和产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乌德乐夫利用政策补助款20万元购进了一系列现代化专用设备,包括驼奶发酵机、挤奶机、搅拌机等。这些先进设备的引入,不仅提高了驼奶的生产效率,更保障了驼奶在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与此同时,他精心打造驼奶产销观光一体的特色蒙古包基地,将传统奶食品加工与民族特色有机结合,初步形成深加工的小型产业链条。

巴彦塔拉苏木巴兰诺尔嘎查村民通拉嘎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养驴专业户”。因草牧场资源紧张、传统放牧困境,通拉嘎积极响应政策,转变发展思路,将养殖重心转向适合圈养的驴产业,通过逐步缩减牛羊养殖规模,全力投入养驴事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 

据通拉嘎介绍,她家共饲养26头毛驴,其中母驴20头,每年产奶期为6个月左右,每天可产鲜驴奶20余斤,每斤售价高达50元,销售异常火爆,每天都有北京、西安、呼和浩特等各地客户打电话预订,产品供不应求,他也因此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驴专家”。

“我们夫妻俩2009年开始养殖毛驴,刚开始时,由于技术不够娴熟,效益不太乐观,但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钻研科学养殖技术,现在的效益已经相当可观了。由于早年就开始优化养殖结构,并未受到近年来牛羊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通拉嘎说,去年,她家产下20头驴驹,平均每只售价达1.3万元,再加上销售鲜驴奶的收益,年收入达45万元,实现了家门口创业增收的梦想。

近年来,巴林右旗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要任务,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通过“党建引领+政策支撑+资金扶持+技术辅导”组合拳,为特色养殖产业注入强劲动力,积极鼓励农牧民发展特色养殖,使特色养殖成为一项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农牧业项目。同时,巧妙利用种养结合模式,将牲畜粪便还田增肥,把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饲料,实现农作物种植与特色养殖的有机融合,成功走出一条生态美、效益好、后劲足的绿色致富发展新路子。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三次长沙会战:烽火淬炼的抗战精神丰碑

2025-08-13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人机共舞 机器人用技术展现艺术

2025-08-13

北京前7个月优良天数168天,同比增加18天

2025-08-13

外交部发言人就王毅将主持澜湄合作第十次外长会并举行中老缅泰外长非正式会晤答记者问

2025-08-13

从“景”看“绿”!“两山”理念让美丽中国可感可知

2025-08-13

关于个人消费贷贴息,六大行公告→

2025-08-13

市场监管部门抽检饮料11.19万批次,不合格率0.57%

2025-08-13

通电通路、物资发放、危房评估……甘肃榆中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2025-08-13

水利部针对福建等4省区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2025-08-13

现场“拼积木” 新渝万高铁新桥双线特大桥今合龙

2025-08-13

“赛事+演艺+文旅”商文体旅深度融合 小“票根”成为激活消费的“金钥匙”

2025-08-13

16个上榜!第一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公布

2025-08-1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战斗至最后一刻 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

2025-08-13

现场视频丨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2025-08-13

学习手记|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读懂“两山”理念的辩证思维

2025-08-13

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

2025-08-13

成都世运会丨残疾人柔术首次亮相 中国队收获一金一银创历史

2025-08-13

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 《医疗广告认定指南》

2025-08-13

支持设备更新 188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补助资金下达完毕

2025-08-13

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2025-08-13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2025-08-13

新模式打造新“稻”路 “水稻+”绘就希望的田野好“丰”景

2025-08-13

提振消费 财政部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2025-08-13

国台办回应赖清德岛内民调创新低:悖离民意,不得人心

2025-08-13

国台办正告民进党当局:输诚得不到好处,跪美没有出路

2025-08-13

资金不能用于投资理财 财政部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2025-08-13

财政部加大力度支持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能力水平

2025-08-13

国台办:民进党当局编造的谎言逐渐被戳穿,制造的“信息茧房”正在崩塌

2025-08-13

民进党当局限制岛内公务人员赴香港和澳门 国台办回应

2025-08-13

看官方举例 财政部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2025-08-13

从“两山”理念与实践看中国与世界

2025-08-13

铺展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2025-08-13

开票时间定了!十五运会票务系统今日正式上线

2025-08-13

“新职伤”试点扩围 更多新就业形态人员受益

2025-08-13

“双贴息”政策落地,条件有哪些、如何办理?实操版全解读

2025-08-13

香港各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大型圖片及書畫作品展隆重開幕

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