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智慧海洋牧场 丰盈“蓝色粮仓”

农民日报客户端2025-07-30

从近海到远海,从浅蓝到深蓝,从小渔船到网箱再到移动养殖工船……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与探索,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养殖模式的革新步入新的阶段。

海水养殖历经了鱼、虾、贝、藻、参五次产业浪潮,如今正面临着第六次深远海养殖浪潮的冲击。近年来,青岛市践行“大食物观”,在深远海养殖领域持续突破,推动产业从近海向深蓝迈进,已形成深水抗风浪网箱、大型桁架类网箱、养殖工船“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耕海牧渔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挺进深远海 开拓更广阔养殖空间

随着近海养殖规模的扩大,淡水和近海养殖空间愈发有限,解决14亿多人口水产品保供的问题,挺进深远海成为必然趋势。

“去年青岛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106万吨,其中来自海洋养殖的占比就达到99%。作为我国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发源地,青岛在养殖面积上已经不占优势,发展重心已经转向种业和深远海养殖。”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距青岛120海里的黄海海域,就有一片总面积达553.6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深蓝1号”“深蓝2号”大型网箱在此处水下进行养殖作业。俯瞰视角下,如同蔚蓝色的海面上飘着一朵黄色的花。

“现在‘深蓝3号’网箱也已经建设完毕,等待着拖航指令,随时可入海进行养殖作业。这三个网箱目前也是世界上养殖水体最大、科技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网箱,单箱养殖水体有9万立方米,最大养殖量总计可达到50万尾。”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军才介绍。

别看离岸距离远,通过卫星可以实时传输网箱养殖画面,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浪涌情况、天气情况,同时网箱自动调整高度升降到合适的水温高度,还有自动投喂系统、补光系统等,有了智能系统的加持,只需三个人就能操控网箱养殖。此外,所有数据都会上传至中控中心,一有故障,中控中心马上就能知道,极大地提高了养殖作业效率。

深远海养殖最大的优势在于养殖空间大,且水域干净。得益于黄海冷水团温度低、水质优良、溶解氧丰富等特点,三文鱼、鲑鳟鱼类等高端水产品在网箱里茁壮成长。

“我们是陆海接力养殖三文鱼,海上养殖周期非常短的,在陆基从100克养到两公斤左右,大约7个月,然后再将苗种拖到远海,大概8-10个月的生产周期就能长到4-5公斤,一年半的时间就可以推向市场,两年可以出三次鱼。这几年我们也实行了几次规模化收鱼,最大的一次一次性收鱼900多吨。目前国内三文鱼市场大量依赖进口,与进口三文鱼相比,国产三文鱼缩短了进入市场的时间,自然口感会更新鲜。”刘军才认为,抓住海洋经济这片真“蓝海”,深远海养殖大有可为。

“逐优而养” 养殖工船变身移动渔场

今年4月,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的15万吨级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青岛交付运营,10月份将交付运营第三艘养殖工船,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形成“三船联动”后,预计年产海水鱼将突破1万吨,成为全球首个规模化运营的养殖工船舰队。

与网箱养殖相比,养殖工船如同“海上游牧民族”,哪里水质优良、哪里更适合养殖,船便驶向哪里,开辟了“蓝色粮仓”新赛道。

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记者从青岛国信集团了解到,“国信1号2-1”船长244.9米、型宽45米、结构吃水15米、排水量15万吨,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设有15个标准养殖舱、4个环形跑道池、22个养殖试验池、加工车间、饲料间、直升机平台、养殖集控室、船舶中控室等功能区。构建了船舶综合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养殖中控和船舶监控信息集成,实现了全养殖流程自动化信息化能力。以自动投饲系统为例,可通过轨道箱车将饲料输送到每个养殖舱上方的投饲料处,根据系统设定参数自动进行分舱投喂,可实现多鱼种养殖,单仓最大投喂量约为一吨。

养殖工船“国信1号2-1”模型。郭诗瑀 摄

青岛国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一代养殖工船以“适渔性”为核心设计原则,在功能布局、养殖系统、新能源利用、信息一体化等领域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与优化创新,船舶整体布局、适渔性、安全性及作业精准度显著提升,实现鱼苗入舱、成鱼起捕、投饲及加工等核心生产环节全流程机械化作业。全船整体机械化率提升至90%以上,自动化水平提升45%,养殖决策智能化替代率达30%,人力成本降低20%。

昔日渔民“逐水而居”的智慧,如今升华为移动工船的“逐优而养”。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养殖工船可一直处在最适宜生长的海域和温度,实现全年养殖。

深耕海洋种业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对于刘军才来说,他们公司面临最大的制约是种苗。目前,我国养殖业所需的三文鱼受精卵和种苗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就算实现规模化养殖,但种业掌握在国外手中。

“我们要在全国东拼西凑购买种苗,由于没有统一的养殖技术、投喂、用药等方式,种苗容易发生各种问题,非常制约发展。”刘军才告诉记者。

与养殖三文鱼相反,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是贝类四倍体制种和牡蛎全三倍体生产技术,目前做到了四倍体牡蛎种质完全自主可控,达到了种质国际规模最大和制种技术领先;育成2个水产新品种:长牡蛎“前沿1号”和福建牡蛎“前沿2号”,是我国唯一的三倍体贝类新品种。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平告诉记者,近几年累计供应苗种超过40亿片(约800亿粒),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倍体牡蛎生产国。

海洋种业是“总部经济”,附加值高,通过把控种质资源,企业可以将“苗”持续不断进行销售,为“总部”带来高效益,因此,抓住海水养殖的种业“前端”非常关键。

对此,去年6月,青岛成立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由行业领军专家领衔,围绕“三鱼一虾一贝”等重点品种,开展水产种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应用技术、战略前瞻技术等重大技术项目攻关,积极探索水产育种成果转化创新示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文 郝凌峰 郭诗瑀

商务部:今年上半年,全国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一倍

2025-07-31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8月31日至9月1日举行 外交部介绍有关情况

2025-07-31

外交部:希望美方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2025-07-31

立陶宛总理帕卢茨卡斯宣布辞职

2025-07-31

为什么史上最大地震之一没有引发巨大海啸?

2025-07-31

外交部:中方始终支持缅甸维护国家稳定的努力

2025-07-31

北京强降雨已累计因灾死亡44人 失踪失联9人

2025-07-31

从武斗到政权割据:苏丹内战“利比亚化”,域内外势力推波助澜

2025-07-31

专访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开放合作中促进中欧互利共赢(环球热点)

2025-07-31

价格立项与技术创新并行格局形成 多举措助力新药快速推向临床

2025-07-31

中国成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之源与稳定之锚 “酷元素”推动经济增长更均衡

2025-07-31

西九龍警區推線上宣傳實地走訪 守護跨境學子防墮電騙

2025-07-31

“科技+”点亮暑期戏剧舞台 经典剧目、高清展映与儿童剧百花齐放受热捧

2025-07-31

涉偽造報價單詐騙公司約48萬元 前行政助理被判囚20個月

2025-07-31

政府張貼公告 收回興建北環綫主綫所需私人土地

2025-07-31

調查:逾60%受訪者未登記參與「慢病共治計劃」 團體倡簡化參輿流程

2025-07-31

工展會購物節明日開鑼 今屆攤位數量增14%

2025-07-31

涉非B類註冊貴金屬及寶石作現金交易 海關拘鐘錶公司董事

2025-07-31

增长406%、119%、273%!“China Travel”持续“燃”起来 释放消费热力

2025-07-31

今年上半年结婚登记353.9万对 同比增加10.9万对

2025-07-31

19歲大專女生涉假冒官員騙案 三度冒警收老婦50萬元被捕

2025-07-31

重庆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周日最高气温将达44℃

2025-07-31

全體立法會議員:全力支持香港警方依法緝捕制裁國安逃犯 堅決維護國家安全

2025-07-31

新动能支撑制造业韧性:高技术产业指数连续6个月扩张 企业预期回升

2025-07-31

非制造业延续扩张态势:暑期消费强劲,服务业景气度维持高位

2025-07-31

本港暫停進口英國薩默塞特郡薩默塞特區禽肉及禽類產品

2025-07-31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 发布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军旗旗面式样

2025-07-31

公安部部署开展“平安原野—2025”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活动

2025-07-31

国家防总针对安徽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

2025-07-31

河北省邢台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王文玉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5-07-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何永慧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5-07-31

防範基孔肯雅熱 房屋署多管齊下防控蚊患

2025-07-31

運輸署籲市民提防偽冒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虛假網站

2025-07-31

(有片)【科創明Teen】研AI字幕生成 19歲大一生拓內地市場走科創路

2025-07-31

觀塘仁安大廈停電|今日有工人進行搶修 大廈升降運作仍不穩出現故障困人

2025-07-31

鄧炳強:用盡一切方法將身處海外指明潛逃者帶回香港受審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