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中国二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陆续有十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或者国际投行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其中不少在半年内进行了连续调升。
摩根士丹利在其年中展望报告中,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0.3个百分点,对2026—2027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也分别上调0.2个百分点。大华银行上调0.3个百分点,野村上调0.5个百分点,高盛上调0.6个百分点。
大华银行集团环球经济与市场研究部研究主管全德健介绍,首先主要源于工业生产部门表现强劲,包含电力、建筑和制造业等该领域已连续15个月保持增长,为整体经济活动提供支撑。在零售端,推动家电以旧换新计划和消费补贴政策,有效提振了家电、手机等高科技设备和汽车等零售领域。
在国际贸易方面,外资金融机构认为,国内货物贸易资金净流入维持高位,出口数据表现亮眼。
安联投资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汤继成表示,除美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对中国出口需求保持强劲,既支撑了中国的出口规模,也助力上半年实现了贸易顺差。
政策的持续发力,也是吸引外资上调预期的关键因素。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介绍,从2024年9月份以来,政策一以贯之,以支持消费内需、提振金融市场信心为重心。2025年上半年,有消费品的刺激,有对地方债的置换,又把“反内卷”改善竞争环境上升新高度,这些都反映了政策的前瞻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