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平
近日,彭博社等媒體炒作所謂「香港銀行系統將設立壞賬銀行」,渲染本地金融風險,製造恐慌情緒。對此,金管局第一時間否定此說法,金融界專家一語中的:此類說法純屬無稽之談,既無事實根據,亦無市場需求。
香港銀行體系根本無須所謂「壞賬銀行」
「壞賬銀行」這一機制,通常用於應對系統性銀行危機或大面積資產質量惡化。但在香港,這種情況根本不存在。根據金管局數據,本地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維持在20%以上,遠高於8%的國際標準;香港不良貸款比率雖略有上升,但明顯低於全球平均,更與發達市場保持一致,間接體現其信貸質量與金融監管的穩健,處於全球領先水平。換言之,香港銀行體系根本不存在需要「集中處理壞賬」的壓力。正如金管局發言人指出的,香港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健康,信貸風險可控,撥備充足,銀行信貸撥備覆蓋率超過140%,盈利良好,相關傳聞沒有根據。試問一個資本充足、盈利能力強、不良貸款低的體系,為何需要設立「壞賬銀行」?此言根本不符邏輯,亦不合常識。
事實面前境外唱衰無一例外破產
一直以來為打擊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一些外媒和人士炮製了「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論、制度信任危機論、脫鈎邊緣論」等唱衰論調。不難看出,此次所謂「壞賬銀行」的說法,不過是他們又一次為唱衰香港而處心積慮捏造出的新論調。然而這些謠言被事實一次又一次無情打臉:港元聯繫匯率穩健運行,銀行結餘保持合理水平,IPO市場熾熱,人民幣跨境使用不斷上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不降反升。尤其在當前國際局勢複雜動盪之際,香港依託國家政策支持、背靠大灣區、聯通全球市場,具備獨一無二的制度優勢和市場深度。外界一些媒體炒作蠱惑人心的謠言謊言,不僅站不住腳,難以矇騙有識之人,更注定動搖不了香港金融穩健的根基。
香港金融體系韌性十足發展可期
當下,香港經濟正在穩步復甦,旅遊、物流貿易、創科產業多點發力,市場信心持續增強。特區政府與金管局也在加快落實多項金融發展策略,穩中求進,積極拓展人民幣業務、綠色金融、虛擬資產監管等新興領域,推動香港金融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香港金融體系監管嚴謹、制度透明,金管局實施國際標準下的審慎監管框架,確保市場秩序穩健運行。多年來金融體系經受住多輪外部衝擊,擁有極強的抗風險能力與市場韌性。香港的今天是靠穩健的制度、專業的監管、優質的服務和堅韌的市場一步步打拚出來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也有足夠的信心看清:香港金融不需要「壞賬銀行」,因為它沒有「壞賬體質」。任何唱衰的雜音,都擋不住香港經濟金融繼續騰飛的腳步。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