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下降0.2%。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中国外贸给出了自己的解法。
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中国外贸企业是如何在变局中挖掘增量的?让我们跟随镜头,去外贸重镇——宁波,看一看。
在浙江宁波的一家物流公司,两名货代经理正在忙碌着,梁莺负责中国到北美航线的业务,而赵欣则负责南美航线的业务。由于今年以来两条航线的货运量出现了明显变化,造成相邻工位的两个人,工作境况出现了巨大反差。
梁莺告诉我们,日内瓦经贸会谈后,北美航线曾一度出现“一舱难求”的局面,运费也随之大幅上涨,为此,船公司紧急协调船只增加运力。之后,随着前期积压的订单陆续出货完成,并且船公司也大量补充了运力,市场上的舱位迅速从紧缺转向宽松。短短一个多月,北美航线的运价,就如同坐上了过山车。
剧烈波动的运价背后是上半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受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影响,中美贸易由今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长转为二季度的同比下降,降幅达到了20.8%。之后,随着日内瓦、伦敦经贸会谈成果陆续落实,中美贸易量有所回升。6月份进出口值从5月份不到3000亿元,回升到超过3500亿元,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
走访中我们发现,中美间大幅波动的关税和运价让不少外贸商选择暂时“观望”一段时间。
7月初的宁波舟山港,桥吊起落、巨轮往来,集装箱卡车穿梭不断。今年上半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104.8万标箱,同比增长9.8%,创造了历史同期新高。这些增量来自哪里?
港口晴雨表印证了上半年外贸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均保持增长,同时,对东盟、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都达到两位数。在宁波的一家食品企业,我们看到,过去销往美国的一款饮料正转向销往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这款饮料的品牌、配方,在进入其它市场后,立刻受到广泛认可,他们准备继续拓宽销路、开发多元市场的客户。
不少外贸商已在欧美市场深耕多年,积累了坚实的技术和产业链基础。70多岁的外贸商张阿华就是其中一位,专注水泵生意26年的他,去年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他向我们介绍,企业针对国内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用户习惯,专门研发了更适应当地需求的新产品。
这次走访中,以往在外贸领域很少被提及的国家也开始出现在我们的采访中。
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同比增长4.7%,占外贸整体比重达到51.8%。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有力支持了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我国也积极扩大来自共建国家的进口,上半年与共建国家签署农食产品准入文件32份,赞比亚的夏威夷果、哥伦比亚的鲜食香蕉等优质农食产品获准输华。我国与共建国家贸易联系更趋紧密、发展合作更加深入。
总台央视记者 李琳:这半年的几次宁波之行,我采访了几十家外贸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无论是初入行的新人,还是深耕数十年的老外贸,面对挑战都毫不退缩。有人仅凭展会上收到的一张名片,就敢拖着装满样品的行李箱勇闯异国他乡,开拓新市场。而国内持续扩大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帮助他们在新的市场奋楫扬帆。
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贸易多元化布局带来的增量持续显现。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市场,外贸商的“闯劲儿”,产业链的“韧劲儿”,优质的产品以及灵活布局的能力,正是我国外贸乘风破浪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