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改革成效显著

中国教育报2025-07-16

7月1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改革工作情况。自2022年起,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这项高端人才自主培养的“国之大者”,今年迎来了验收时刻。

记者从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在校企共同努力下,首届专项试点工程硕士整体实现高质量就业。首届专项试点2100多名工程硕士中,有71%留在了本领域企业,精准服务国家战略。

3年来,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取得哪些成效?校企联合如何破局?下一步,改革又将如何深化?

顶层设计

牵引工程教育整体范式变革

中国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也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体系,这些都孕育了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土壤。但同时,国际竞争的新格局、“工科理科化”的老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破局。

“3年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与各部门紧密协同,瞄准产教融合这一核心任务,将校企联合培养贯穿始终,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评价重建,强化校企接续培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郝彤亮表示,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牵引工程教育整体范式变革。

重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3年来,高水平大学联合一流企业共建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高校、企业、国家实验室成立“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这些改革打破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化、院系制”的传统模式,构成了校企协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新体系。

再造校企协同培养流程。改革构建了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和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四共”“四通”新机制,并在企业课题库、双导师队伍等7个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研制工作指南。

重塑自主培养核心能力。一是建课程,聚焦18个关键领域,校企协同建设201门“高阶性、前沿性、交叉性、挑战度”的核心课程。二是抓导师,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聘任校企导师2.32万名,其中企业导师1.25万名、一线总师2091名。三是选课题,企业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提供5100多个来自产业一线的研究课题,作为工程硕博士开展科研和学位论文选题的主要来源。四是强实践,校企联合建成300多个工程师技术中心,为工程硕博士在真实环境中开展科研创造有利条件。

重建工程硕博士学位评价标准。法律上,新实施的学位法将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并列,两者均可作为专业学位硕博士申请学位答辩的基本内容。制度上,发布工程硕博士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实施上,有关高校制定相应实施细则。今年首批毕业的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中,已有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推动校企协同开展接续培养。在校企共同努力下,首届专项试点工程硕士整体实现高质量就业,精准服务国家战略。同时,各单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衔接有效机制,推动工程硕博士学位与职业资格、职称评定挂钩,取得良好成效。

校企创新

打通卓越工程师培养关键环节

3年来,高校、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中国卓越工程师的成长之路。

课题从何而来?中国电科研究生院(党校)、中国电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校企合作部副主任易勇介绍,集团公司依托在研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为每位工程硕博士至少配备1项科研课题。

如何提升项目匹配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企校师生”四方匹配,企校双导师前置参与招生,确保招生面试时“企业出完题、校方揭好榜、学生选对题”,实现招生面试与构建实践培养联合体同步。

如何避免校企“各管一段”?北方华创招聘调配部总监王松涛介绍,早在学生在校进行理论学习时,企业导师就已就位,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与高校共同开设研究生课程。在科研实践环节,将联合培养学生纳入北方华创应届生培养专项,对行业背景、基础技能等进行全方位赋能。

与此同时,天津大学遴选首批10项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示范精品项目,推动学位授予标准与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以及国家战略需求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升级的实践创新能力紧密绑定;浙江大学率先打破传统工程师职称评审对工作年限、业绩、论文等方面的硬性要求,出台《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师职称资格评审办法》,已有1310位研究生毕业同时获得工程师职称证书;同济大学以“需求导向、培养匹配、校企联动、动态调整”为原则建设企业课题库,推动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深度融合……

未来方向

机制化、常态化、国际化

3年来,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交出亮眼答卷。郝彤亮介绍,下一步,要重点考虑如何以标准建设为统领,推动实现机制化、常态化、国际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如何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组织体系的机制化建设?郝彤亮透露,下半年教育部将正式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并根据标准要求,试点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认证工作,完善工程硕博士产教融合培养机制,引领带动更多单位自主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建立多级联动、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培养新体系。

一项改革专项试点,如何推广为常态化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郝彤亮表示,教育部将加大培养改革的推广力度,让产教融合培养从小范围的试点探索转变为人才培养大范围的共识行动。

一是向所有工程硕博士推广。到2030年,推动超半数工程硕博士培养单位自主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二是向全部67个专业学位类别推广。找准各领域产教融合培养结合点,创新联合培养机制,构建分类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精准对接。

如何塑造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影响力?郝彤亮介绍,教育部将推动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出海”,加快推动工程教育标准国际互认,为全球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中国方案。

莱茵-鲁尔大运会在德国杜伊斯堡开幕

2025-07-17

华尔街银行高管忧心关税影响:美国经济可能恶化

2025-07-17

青春破界 连接世界——莱茵-鲁尔大运会开幕式侧记

2025-07-17

德国总理将正式访问英国 重点深化防务合作

2025-07-17

韩国最高法院维持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无罪判决

2025-07-17

特朗普与鲍威尔矛盾升级 解雇争端外再爆一大隐忧

2025-07-17

共拓数字经济合作新空间(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2025-07-17

中国持续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2025-07-17

特朗普要求用“真正的蔗糖”生产可口可乐

2025-07-17

团结才能共赢 携手方可共进——中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暖流

2025-07-17

530万美元!地球上已知最大火星陨石拍卖成交

2025-07-17

尹锡悦再次缺席内乱案庭审 律师称其虚弱到“连楼梯都爬不动”

2025-07-17

伊拉克一超市突发大火 近50人死亡

2025-07-17

欧航局将与英企合作开发高超音速飞行器

2025-07-17

伊拉克超市火灾已致61人死亡

2025-07-17

日本民调显示石破内阁支持率跌至新低

2025-07-17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美国物价普遍上涨

2025-07-17

“赢得中国市场就赢得了全球市场”韩国船舶设备商来华“淘金”

2025-07-17

我国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 跻身相同审查制度下国际最快水平

2025-07-17

全球前5000个品牌中我国品牌价值达1.7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2025-07-17

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 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

2025-07-17

住宅建筑架空层能否停放电动自行车?官方解答

2025-07-17

加快实现知识产权“两个转变”有何成效?官方回应

2025-07-17

数说上半年快递物流业“成绩单” “小包裹”折射中国经济澎湃动能

2025-07-17

上合组织从中国再出发 天津峰会备受关注与期待

2025-07-17

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2025-07-17

供应链四大指数矩阵首次发布 为全球深度合作提供“中国方案”

2025-07-17

各地不断“上新”打造夏季旅游新名片 “暑期经济”燃动消费“热”力

2025-07-17

游击健儿逞英豪(山河显影)

2025-07-17

年中经济观察|激活消费“主引擎” 释放增长新动能——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一

2025-07-17

高温下坚守岗位 一线工作者们用行动和汗水诠释“最美”

2025-07-17

亮眼数据显示新质生产力释放澎湃活力

2025-07-17

活力中国调研行|“赛事经济”打造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 人气持续攀升

2025-07-17

全国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 “智能+低耗”举措保障旅客“清凉”出行

2025-07-17

研学游、亲子游,创新高!透过数据看各大口岸迎来出入境客流高峰

2025-07-17

从“稳”“升”“热”“优”四个关键字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

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