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 香港文匯報日前專訪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她分享過去半年多次訪問科威特的經驗心得。容海恩認為,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不僅可以攜帶自身技術「走出去」,亦可推動內地企業與中東市場合作,同時開拓清真認證產業,協助更多清真產品,例如化妝品、服裝等,走向中東,走向國際。
身兼上海市政協委員,容海恩曾帶領上海企與科威特對接,推介填海工程中的新型環保方案以及薄膜太陽能技術等。「傳統太陽能板很厚重,難以靈活應用,而內地研發的薄膜太陽能可做到半透明,十分輕薄,安裝於建築表面,尤其適合中東高日照強度的環境。」她指,科威特正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對新能源技術需求迫切,薄膜發電技術可應用於偏遠地區,還可用於衛星發電,具巨大潛力。
在另一次出訪中,容海恩與香港漁農業者共赴科威特,針對當地水資源短缺及糧食安全問題,引進香港的養殖技術。
除推動具體合作外,科威特之行還讓容海恩關注到清真產業的龐大商機。「全球穆斯林人口達20億,清真認證不僅限於食品,還涵蓋化妝品、服飾等領域,市場規模逾2,000億美元。」她希望香港可發展成為清真產品認證中心,吸引內地產品經香港取得國際認證後出口,「例如內地預製食品,若通過香港清真認證,可更順利進入中東及東南亞市場。香港也因此提升自身在全球清真產業的地位。」
作為華人女性,容海恩表示在科威特未感受到歧視,當地對中國人友好且重視合作,惟建議女性訪客穿着謹慎,避免暴露衣物,並尊重當地傳統婚姻及社交習俗。「當地男女社交界限分明,公共場合極少親密舉動,但對華人非常尊重。」
她特別提到科威特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似性,「當地重視家庭倫理,婚姻由父母主導,長幼有序的觀念與中國傳統價值有一定契合。」她相信這種文化共通性,可成為雙方長期建立信任的基礎。
容海恩總結科威特為「充滿機遇」的國家,特別在智慧城市及基建領域,與內香港合作前景廣闊。她期望,特首今次出訪能吸引科威特主權基金及投資局(KIA)對香港北部都會區等項目投資,或在港設立辦事處,促進雙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