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窗口期,河南省委书记聚焦县域“三农”哪些关键?

农民日报客户端2025-04-30

黄金窗口期,河南省委书记聚焦县域“三农”哪些关键?

4月26日,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在焦作市温县、孟州市调研农业生产、企业发展、文旅融合等工作。本次调研是刘宁县域系列调研中首次聚焦县域“三农”主题,传递出强烈的信号和导向:粮食安全基础必须更加夯实,农业科技创新必须提速突破,县域振兴必须多点支撑、统筹推进。省委书记为何此时聚焦县域“三农”?本次调研释放哪些“三农”关键信号?

省委书记为何此时聚焦县域“三农”?

县域,是河南最大的现实,也是河南最大的潜力。

刘宁选择此时聚焦县域“三农”,并不是偶然,而是有着鲜明的轨迹变化和清晰的时点考量。

回顾刘宁履新以来的调研节奏,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轨迹——从全省18个省辖市的集中调研,到转向县域一线,从城市转向田间地头,调研重心发生了实质性转移。

一方面,前期对各地市的整体摸底已经完成,进入到细化推进阶段;另一方面,县域作为落实国家战略、支撑粮食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单元,地位更加凸显。

此次在温县、孟州调研,农业生产被摆在关键位置,本身就是对县域“三农”工作的鲜明加码。这种转变,体现出省委书记对河南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深度思考和精准落点。

为什么是“三农”?

笔者认为,这不仅是节令使然,更有着时间、政治、发展、政策四重叠加的深层考量。

第一,时间窗口:4月小麦灌浆期与全年粮食生产“胜负手”。

眼下正值小麦灌浆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关乎全年粮食生产的“胜负”。

在河南这样的粮食大省,这个时间点,任何一个县、任何一块田的得失,都会叠加成全省、全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盘。

本次焦作调研,选择在这个黄金窗口期下到田间地头,既是指挥部前移、督战前线,也是对各级各地“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的一次集中检验。

打赢夏粮这场硬仗,县域必须在“关键期”顶得上、扛得住、拿得下。

第二,政治使命:总书记视察河南嘱托的落地检验。

2021年,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近四年来,河南各地都在积极落实,但从全局看,县域层面,种业振兴、农机装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

此次焦作调研,省委书记专门走进农科所、走进农田,不讲空话、只问实效,既是对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再学习、再提醒,也是以实际行动推动嘱托在河南大地开花结果。

政治要求,是硬杠杠;“三农”领域的落实力,必须用实打实的成效来检验。

第三,发展需求: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型升级。

河南不缺地、不缺粮,但要从“中原粮仓”转向“国人厨房”,不仅要产得出,更要供得好、链得住、卖得远。

县域,是最能体现这种转型需求的主阵地。

当前,传统农业面临多重挑战:价格波动风险、产业链延伸短板、农民增收乏力。

因此,本次焦作调研既盯着粮食安全的“老本行”,也在谋划农业升级的“新赛道”——强调比较优势、创新引领、开放发展,实际就是给县域指明了从基础稳产到链条增值的转型之路。

第四,深层逻辑: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河南的“在地化”实践。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等重点任务。

本次焦作调研,强调落实抗旱保灌、“一喷三防”,强调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强调县域兴业、强县富民一体推进,本质上就是在推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与河南实际深度结合。

粮安为要:“国之大者”的县域答卷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在河南,粮食安全不仅是“国之大者”,更是“省之要者”“县之急者”。

这次焦作调研,首先聚焦的就是高标准农田和夏粮生产。

第一,节令敏感,产量之战已打响。

刘宁在田间地头强调,要把握农情、不误农时、提高农效,强化科技支撑,落实水肥管理、抗旱浇灌、“一喷三防”等关键措施,其指向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提升产量。这不仅是对焦作一地的要求,更是对全省县域发出的集体动员令。

第二,高标准农田不仅是数量,更是质量。

本次焦作调研包括高标准农田。过去几年,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多万亩,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但也存在建设标准不一、运维机制不健全、配套设施滞后等问题。

本次调研,也传递出信号,高标准农田不仅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这意味着,未来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全面向“旱涝保收、绿色高效”的方向提升,彻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对于县域来说,谁能在农田提质、综合产能提升上快人一步,谁就能为粮食安全稳住基本盘。

第三,抗灾减灾,不能只靠天吃饭。

今年气候形势复杂,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本次焦作调研明确要求,县域提前做好抗旱浇灌、病虫害防控等工作,提高农业防灾减灾和抗灾救灾能力。

未来,各县需强化以下三点:

前置防范:早安排、早准备,不能等灾情出现后才启动应急。

科技赋能:通过遥感监测、智能气象预警等手段,做到灾情可感知、可追踪、可预防。

社会化服务: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化防灾减灾服务组织,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化水平。

粮食安全,靠天,也靠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尤其是各县域,必须在“靠天吃饭”之外,打造“靠技抗灾”“靠管增产”的新支撑。

结合调研精神,县域在粮食安全上,下一步河南各县域应着力做好四件事:

第一,全面抓好夏粮管理,落实关键技术措施,确保丰收在望能变成丰收到手。

第二,加快高标准农田提质升级,系统补短板、强弱项,夯实长期产能基础。

第三,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完善预警、预防、应急、救助四位一体机制。

第四,探索“高产示范片区”建设,带动整体水平提升,形成可推广的模式经验。

粮安是“三农”工作的压舱石,也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本次焦作县域调研,既是对县域粮安工作的督战,也是对下一阶段乡村振兴任务的重塑动员。

科技引领:从“实验田”走向“丰收田”

粮安靠地,更靠技。从实验田到丰收田,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本次焦作调研专门来到温县农科所,重点关注种源创新、农机装备、成果转化,传递出鲜明信号:河南农业发展,特别是县域农业发展,必须走科技自立自强的路子。

怎么走?

首先,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河南要加速。

2021年5月,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河南是粮食大省,也是种业大省。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既是对国家战略的指引,也是对河南县域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次焦作调研,正是将这一要求在县域层面落细落小落实,推动河南在种源、耕地保护、农机装备等领域全面提速提效。

新时代的农业,拼的就是科技力。谁掌握了农业核心科技,谁就掌握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其次,从种子到农机,全链条发力。

在温县农科所,刘宁详细了解了种子研发、农机推广、成果转化等情况。

种子是源头,农机是抓手,转化是关键。从种子一粒,到农机一台,到粮食一仓,每一个环节都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创新,不能只在实验室开花,要在广袤田野结果。

第三,农业科技必须产学研用一体化,打通“最后一公里”。

农业科技的真正生命力,不在实验室,而在广袤田野。

本次调研提出,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田、走向田间地头,真正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对于河南来说,围绕农业科技,必须从实验到丰收,走出升级之路。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第一动力,但县域要真正用好科技,还需要系统发力。

县域可以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良种攻关。加快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的优质品种选育,提升抗灾、稳产、高产能力。

第二,农机装备升级。推进智能农机、适度规模农机下沉到田间地头,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第三,农业数字化应用。引入遥感监测、智能灌溉、数字管理平台,做到精细管理、智慧决策,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第四,打造一批科技强农标杆。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小院、良种良法示范片区,以点带面,推动整体跃升。科技创新不是口号,而是要落地到单产提升、成本降低、效益增加上。

因地制宜:走出兴业富民新路子

“三农”之要,在粮安;“三农”之基,在产业。

从粮田到餐桌,从基地到市场,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本次焦作调研,除了粮食生产和农业科技创新,还专门调研了县域产业发展。

从特色主导产业,到文旅融合,再到企业创新,每一站都在强调同一个关键词:兴业富民。

如何兴业富民?

第一,城乡融合,产业是第一动力。

县域经济要真正强起来,必须在产业振兴上破题。

这次焦作调研强调,要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创新引领,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这传递出一个鲜明导向:

县域不能盲目跟风搞产业,要根据自身优势,选准赛道;不能仅靠传统农业吃饭,要在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拓宽增收渠道;不能单打独斗,要把一二三产业串联起来,打造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融合的新体系。

第二,县域兴业,需要全产业链思维。

本次焦作调研,对产业发展的关注,不是停留在产品层面,而是系统性地看整个产业链条:前端,要抓好种源、种植、初加工等基础环节;中端,要推动精深加工、品牌打造,提高附加值;后端,要发展销售渠道、文旅融合,拓展市场空间。这表明,县域兴业,要有链条思维,不仅要种得好、卖得好,更要延伸价值、放大效益。

第三,因地制宜,县域需走出差异化竞争之路。

县域经济,千县千面,绝无“一刀切”之道。

未来县域产业发展,要特别注重四个“因地制宜”:

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山药、花生、油菜、红薯,每一块土地都有自己的天赋,关键是挖掘独特优势,而不是跟风扎堆。

区位交通因地制宜。临近大城市的,可以发展都市农业;远离中心城市的,可以走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的路子。

文化积淀因地制宜。有历史文化、有非遗资源的,可以发展文旅融合型产业;有红色资源的,可以发展研学和教育型产业。

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根据已有产业体系,补链强链,形成规模优势和集群效应。

县域产业发展,必须因势而谋、因地而动、因村施策,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兴业富民新路子。兴业富民,是县域振兴的“牛鼻子”。一手抓传统产业提质,一手抓新兴业态赋能,县域产业才能又稳又活、又强又新。

总之,县域兴,则河南兴;三农强,则中原强。放眼未来,县域之间,必将是你追我赶;河南整体,也才能在全国大局中勇挑大梁、争先进位。

作者:乡村振兴传播大使、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杨建国

海成集团斩获江北核心地块,再拓两江四岸版图

2025-04-30

贵阳双龙乾麟龙壹号院再获预售许可 新增43套商住房源

2025-04-30

规划方案公示!贵州双龙装备制造产业园更名为农业融合产业园

2025-04-30

贵阳花溪石板组团地块规划调整公示 新增24班小学优化教育配套

2025-04-30

贵阳清镇铜雀台二期获预售许可 新增270套住宅入市

2025-04-30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小学全面封顶 教育新篇强势启幕

2025-04-30

韩国大邱山火被扑灭 影响区域达260公顷

2025-04-30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在法上映 各界高度评价

2025-04-30

“中国的经济规划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见证·中国机遇)

2025-04-30

全球瞭望丨澳媒:美国军事支出庞大且热衷逐利

2025-04-30

中俄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4-30

西班牙和葡萄牙电力基本恢复

2025-04-30

一架载有2人的小型飞机在日本岛根县坠毁

2025-04-30

韩国下届大选执政党初选4进2结果揭晓 金文洙、韩东勋胜出

2025-04-30

伊朗:与美国谈判有“红线”

2025-04-30

“史诗级失败”!特朗普政府“百日新政”沦为“百日乱局”

2025-04-30

美滥施关税反噬自身:美国经济多领域受冲击 市场信心跌至低谷

2025-04-30

巴基斯坦防长:巴印局势可能升级但不会爆发核战

2025-04-30

波兰首都华沙市中心有轨电车相撞已致18人受伤

2025-04-30

佩斯科夫:俄愿在不设先决条件下启动谈判 未获乌方回应

2025-04-30

国际观察丨加拿大大选:特朗普“助攻”自由党胜出

2025-04-30

新西兰南岛西岸远海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5-04-30

麦夸里岛附近海域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5-04-30

普京:国际社会须构建更加公平的多极世界秩序

2025-04-30

创纪录 美国3月贸易逆差激增至1620亿美元

2025-04-30

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戴维·珀杜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2025-04-30

加拿大总理:将“按照我们的条件”与美方就贸易和安全谈判

2025-04-30

德国通胀推高贫困水平 弱势群体生活承压

2025-04-30

美民调显示近六成美国人认为特朗普政府恶化经济状况

2025-04-30

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首次彩排在莫斯科举行

2025-04-30

巴基斯坦高官:印度恐将在24至36小时内动武

2025-04-30

特朗普签署公告将对汽车零部件关税提供补偿

2025-04-30

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布“五一”假期全国森林草原火险形势预测

2025-04-30

深入一线明察暗访 节前通报加强提醒 紧抓节点整治“四风”顽疾

2025-04-30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 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

2025-04-30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保持扩张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