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灌时节的塞上大地生机盎然,无论是南部山区高标准农田的节水灌溉,还是川区连片的滴灌系统,都在田间织就节水增效的新图景。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落实“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通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广节水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走出了一条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与粮食稳产增产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调优结构 压减耗水稳产量
在宁夏有这样一条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蓬勃希望的古渠——七星渠。它始建于西汉时期、历经2100多年,作为宁夏卫宁平原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社会影响最为显著的引黄古渠,有“塞北都江堰” 之美誉,也是宁夏中南部地区的重点水源工程之一。近年来,为确保春灌高效有序,七星渠管理处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摸清灌区用水需求,科学编制水量调度计划,统筹上下游均衡用水。“为保障春灌顺利进行,我们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灌区宣传节水政策,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精细化用水的同时,提前开展了渠道清淤、设备检修及测控闸门调试等工作。”七星渠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保障古渠高效运行的同时,为有效缓解宁夏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宁夏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逐年调减水稻等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示范推广节水种植技术,2024年水稻亩均灌水定额较传统水稻种植下降200立方米。全年累计投入资金31.4亿元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02.4万亩,统筹治理改良盐碱耕地20万亩,高标准农田规模达1101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7%,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助力粮食生产喜获“二十一连丰”。
2024年,宁夏水稻种植面积36.3万亩,比2020年压减54.9万亩;示范推广水稻保墒旱直播和精量穴播等节水种植技术,水稻亩均灌水定额较传统水稻种植减少了20%,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农业,耕地实际灌溉亩均较上年减少9立方米,实现农业节水与粮食稳产丰产协同发展。“通过统筹考虑节水、生态、经济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种植规模,逐年调减水稻等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推广绿色节水种植模式,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常学文介绍说。
数字赋能 拧紧农业“水龙头”
宁夏通过科技创新与精细化管理双轮驱动,推动农业节水增效迈上新台阶。当地聚焦玉米、设施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建立自治区“互联网+高效节水农业”管理服务平台,配套首部枢纽和测控一体化闸门、输配水管网电控阀门、小型气象站、农田土壤墒情监测设备等,实时对工程运行全天候远程监控分析,较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实施前,可省水30%,省肥20%~30%,节省劳动力80%以上,机械作业效率提高20%,耕地利用率提高10%,亩均增产15%,亩均节本增收500元以上,推动灌区管理“数字化”、灌溉服务“便捷化”,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面对极端天气挑战,智能化系统展现出强大应急能力。“去年7月也是这个天气,合作社申报的水量卡在渠口进退两难,当时若放水,灌浆期的玉米必然倒伏;若退水,价值数万元的渠水将白白流入排水沟。”青铜峡市大坝镇用水合作社会长郭建设看着漫天大风回忆道。灌区管理单位依托数字平台6小时内动态调整22条支渠供水方案,既避免玉米灌浆期倒伏风险,又防止数万方水资源浪费。这种精准调度能力源于“以水定地”改革实践,大坝镇11.22万亩耕地与黄河水通过水权确权形成数字绑定,每个渠口水量如同量体裁衣般精确。目前全区已建立“自动化+人工”协同管理模式,干渠至田间的全流程用水在1小时内即可完成远程操控与现场核验,实现“一方水精准到一株苗”。
与此同时,宁夏还根据水源条件、作物类型和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重点在玉米、设施蔬菜、供港蔬菜等高效作物上推广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累计发展高效节水农业645万亩,占农业灌溉面积的60%,2024年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6,农业节水效益成效明显。
下一步,宁夏还将扩大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探索更多适合本地特色的节水灌溉模式和技术,并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和粮食安全,依托自治区“互联网+高效节水农业”管理服务平台,构建稳定的农田供水和滴灌水肥精准施用系统,实现配水施肥管理“按方计量”。
严守红线 谋划可持续发展
除了调优结构和数字赋能节水积水,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有利于农田提高蓄水保墒能力。2024年,宁夏累计投资资金31.4亿元,较上年增加2.3亿元,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02.4万亩,统筹治理改良盐碱耕地20万亩,高标准农田规模达1101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7%,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通过以土地平整、节水灌溉工程、渠道管网建设等为重点,“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2024年宁夏累计投资资金31.4亿元,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02.4万亩,统筹治理改良盐碱耕地20万亩。
今年,全区农业农村系统将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全国率先将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扩大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探索更多适合本地特色的节水灌溉模式和技术。加强培训指导和政策宣传,提高农民群众对节水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推动高效节水农业纵深发展。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和粮食安全,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减高耗水农作物种植,扩大低耗水高耐旱作物种植,因地制宜推行轮作休耕。
宁夏将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将全区灌溉面积控制在1200万亩以内。同时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布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强化数字赋能农业用水增效,进一步提升农业用水效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