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强劲反弹,博泰大涨、映恩加注,开辟新增长曲线

医药经济报2025-04-30

4月29日,港股医疗保健股大涨,截至发稿日10时,阿里健康涨超9%,科伦博泰生物-B涨超7%,平安好医生、药明康德涨超5%。在此之前,博泰生物公告,其合共25421196股内资股已于4月25日完成转换,且转换H股在4月28日开始在联交所上市。

近4年以来18A上市“港股融资规模第一、估值提升幅度第一、国际配售超额率第一、基石投资者多达15名且多为资本大佬”等多项第一的ADC明星药企映恩生物4月15日在港股挂牌,当天开盘价181.00港元、大涨91.33%,盘中冲高222.00港元、最高涨幅达134.67%,大大提振了港股投资者信心。

在国际资本普遍观望背景下,映恩生物火爆上市备受追捧,无疑给正在复苏的医药资本市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或意味着药企港股IPO机会再现,港股市场正在焕发“第二春”,未来或有更多国内优质创新药企赴港上市。

港股重回池中央

近两年,国内上市药企尤其是创新药企赴港IPO持续升温,渐成热潮并成为资本市场一大看点。据统计,2024年共有11家国内药企在港IPO上市,截至目前已有维昇药业、映恩生物在港上市,有十余家药企披露赴港IPO计划或递交申请,其中上市药企4家——既有市值3100多亿元的“医药一哥”恒瑞医药,有依靠Liecnce-out巨额首付款2024年实现37.075亿元盈利的创新药新贵百利天恒,也有尚未实现盈利的康乐卫士、迈威生物。

国内药企发行股票并上市通常有三大目标市场:国内A股、港股和美股。三大市场中,国内A股因全球资金链紧张、监管趋严等IPO节奏明显放缓,美股市场则受制于地缘政治、监管规则等原因,港交所则抓住机遇实现了“一枝独秀”。

据《2024年度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统计,2024年共有19家国内生物医药公司(含医药、医疗、医械、医疗数字化等企业)在国内A股、香港和美国纳斯达克完成IPO,其中A股上市6家(科创板1家、创业板2家,主板2家,北交所1家),共募资30.26亿元人民币(其中科创板6.72亿元、创业板10.58亿元、主板9.39亿元、北交所3.57亿元);在港股上市11家,共募资80.91亿元人民币,最大募资额是荃信医药的40.15亿元;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家,共募资16.56亿元人民币。

从总的数据看,2024年国内生物医药企业IPO热度持续降低,其中IPO总家数减少10家,募资总金额较2023年减少50%以上。2023年有21家医药生物企业在A股上市,2024年则降到了6家,上市数量和募资金额均明显下滑。更多的医药企业选择了港股市场,国内药企港股IPO数量从2023年的5家增多到2024年的11家,不过募资总额远不及2023年的285.82亿港元——2023年仅京东健康单个IPO就募资264.57亿港元。也就是说,除京东健康外,其他港股上市企业2023年共募资21.25亿港元,2024年港股融资额对比2023年实际上有大幅度提高,港股市场已重回全球第四大募资池。

港股强劲反弹,博泰大涨、映恩加注,开辟新增长曲线

政策磁吸效应

国内创新药企IPO、上市药企选择二次上市,纷纷把港股市场作为首选,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首先是港股市场自身积极作为,找准定位并从制度优化、政策支持层面吸引甚至“抢夺”国内药企来港上市。制度层面,港股主板上市条件更为灵活、宽松,同时增设18A科技企业上市专属通道,对高市值、科创属性相对不足的国内药企有更大吸引力。

一方面,对于主板上市条件,无论从净利润、市值还是营业收入等指标看,港股IPO的要求均较A股更低,利好无法满足A股主板要求的企业,也意味着满足A股主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同意兼容港股主板要求,“A+H”模式顺理成章。港交所早在2018年即推出《上市规则》第18A章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2024年进一步优化规则、降低商业化阶段门槛等,吸引大量处于临床Ⅱ/Ⅲ期阶段的创新药企,2024年上市的某CAR-T疗法企业仅凭单药临床Ⅱ期数据即顺利完成港股募资就是例证。

另一方面,从行业要求、财务条件、科创属性三个维度看,两地制度各有优势,港股对高市值、科创属性相对不足的公司有更大吸引力。政策支持方面,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政策明确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并提供跨境融资便利,继续推动资本市场“惠港5条”政策落实落地,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执行层面,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联合优化审批流程,符合条件的A股公司(如市值超100亿港元)审批时间缩短至30个营业日内,大幅提升效率;将“A+H”股公司的H股占比要求从15%降至10%,并调整市值门槛至30亿港元,降低了上市难度。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把港股市场作为IPO或二次上市目的地。

优先选择港股市场同样是上市药企慎重考量的结果。一是当前形势下,企业在IPO上市的同时必须把规避地缘政治风险放在首位。超70%的拟上市企业同时布局“A+H”双通道,港股作为海外融资“安全港”功能凸显。二是医药行业特性匹配融资需求双重作用,倒逼药企做出选择。医药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港股允许上市后持续融资(2024年已上市企业平均增发1.2次),同时香港市场对License-out交易估值认可度高,具备海外授权合作的企业发行溢价通常可达15~20%,这对亟需持续资金支持的创新药企来说,显然颇具吸引力。

站在资本立场,港股市场重新成为国际资本洼地也是资本与企业双向奔赴的必然。国际资本对医药刚需资产的配置需求开始萌发,港股通机制使企业可同时接触内地、亚洲及全球机构投资者,2024年外资持股比例平均达35%、头部企业超50%;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后,国际资本回流新兴市场并纷纷加码中国资产,下半年港股相较于A股更早地触底反弹,港股医药板块估值逐步得到修复,2024年PE中位数回升至25~30倍。

与港股IPO回暖同步的是,在港上市国内药企质量有明显提升,市场表现可圈可点。第一,在港上市药企的实力、行业地位愈发重要,行业龙头数量增加,带动市值水平明显提升。如2024年上市的荃信生物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龙头,晶泰科技是AI医疗的龙头等。第二,赴港上市药企“含科量”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新产品收入等占比极高,发明专利与专有技术、研发管线布局等不仅提高了竞争门槛,也推动企业技术平台持续迭代,赶超甚至引领企业在细分领域一骑绝尘,为市场活力、业绩改善等提供了保证。

再筑资本洼地

展望2025年港股医药IPO趋势,可以用“走出低谷,逐步回暖,坚定看好”来描述。“医药一哥”恒瑞医药2025年1月6日正式递交上市申请、ADC新贵映恩生物上市遭爆炒均说明了这一点。为创新药企量身定制的高包容18A标准将延续,“A+H”模式得到国家支持并推广,A股上市公司港股IPO审批时间将大幅缩短等,港股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预测今年赴港上市的国内药企数量将稳中有升,创新药企是主力。从2024年国内药企港股IPO数量与趋势看,预计或有15~18家医药生物企业赴港IPO,主要驱动力有三个方面:①政策延续性,港交所计划扩大18A章适用范围至医疗器械AI诊断赛道,而AI医械正是目前行业最热的风口与未来重点发展的创新赛道,备受资金追捧;②资金储备需求,国内创新药企2025年将迎来PD-1、ADC等药物Ⅲ期临床集中爆发期,亟需大量源源不断的“枪支弹药”;③退出渠道完善,2024年港股生物医药板块并购案例同比增40%,大大提升PE/VC退出信心并消除国际、国内机构投资者后顾之忧。

在上市资源方面,结构性变化开始显现。一是技术领域分化,除ADC外,AI制药、基因编辑、核药等企业占比有望提高。二是估值两极分化,类似映恩生物这种有多个重量级创新管线、建有稀缺平台且领先性抢跑的真创新药企首发PE很高甚至无上限,Me-too类药企则可能面临破发。三是上市渠道分化,一些上市遇阻的药企可能效仿嘉和生物与亿腾医药创新性反向收购模式,在积极拓展资本空间的同时构建全产业链生态链。

港股市场绽放“第二春”,对创新药企赴港IPO均是重大机遇。当创新、融资、出海、避险等纠结在一起,以国际化发展为首要的国内创新药企选择“政策红利+制度灵活性+国际资本通道+政策适配性”兼具的港股市场IPO或是最佳选择,港股市场也有望成为生物医药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核心资本平台之一。

海成集团斩获江北核心地块,再拓两江四岸版图

2025-04-30

贵阳双龙乾麟龙壹号院再获预售许可 新增43套商住房源

2025-04-30

规划方案公示!贵州双龙装备制造产业园更名为农业融合产业园

2025-04-30

贵阳花溪石板组团地块规划调整公示 新增24班小学优化教育配套

2025-04-30

贵阳清镇铜雀台二期获预售许可 新增270套住宅入市

2025-04-30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小学全面封顶 教育新篇强势启幕

2025-04-30

韩国大邱山火被扑灭 影响区域达260公顷

2025-04-30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在法上映 各界高度评价

2025-04-30

“中国的经济规划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见证·中国机遇)

2025-04-30

全球瞭望丨澳媒:美国军事支出庞大且热衷逐利

2025-04-30

中俄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4-30

西班牙和葡萄牙电力基本恢复

2025-04-30

一架载有2人的小型飞机在日本岛根县坠毁

2025-04-30

韩国下届大选执政党初选4进2结果揭晓 金文洙、韩东勋胜出

2025-04-30

伊朗:与美国谈判有“红线”

2025-04-30

“史诗级失败”!特朗普政府“百日新政”沦为“百日乱局”

2025-04-30

美滥施关税反噬自身:美国经济多领域受冲击 市场信心跌至低谷

2025-04-30

巴基斯坦防长:巴印局势可能升级但不会爆发核战

2025-04-30

波兰首都华沙市中心有轨电车相撞已致18人受伤

2025-04-30

佩斯科夫:俄愿在不设先决条件下启动谈判 未获乌方回应

2025-04-30

国际观察丨加拿大大选:特朗普“助攻”自由党胜出

2025-04-30

新西兰南岛西岸远海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5-04-30

麦夸里岛附近海域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5-04-30

普京:国际社会须构建更加公平的多极世界秩序

2025-04-30

创纪录 美国3月贸易逆差激增至1620亿美元

2025-04-30

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戴维·珀杜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2025-04-30

加拿大总理:将“按照我们的条件”与美方就贸易和安全谈判

2025-04-30

德国通胀推高贫困水平 弱势群体生活承压

2025-04-30

美民调显示近六成美国人认为特朗普政府恶化经济状况

2025-04-30

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首次彩排在莫斯科举行

2025-04-30

巴基斯坦高官:印度恐将在24至36小时内动武

2025-04-30

特朗普签署公告将对汽车零部件关税提供补偿

2025-04-30

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布“五一”假期全国森林草原火险形势预测

2025-04-30

深入一线明察暗访 节前通报加强提醒 紧抓节点整治“四风”顽疾

2025-04-30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 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

2025-04-30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保持扩张

2025-04-30